诗歌教学中的艺术补白

诗歌教学中的艺术补白

ID:30989686

大小:107.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05

诗歌教学中的艺术补白_第1页
诗歌教学中的艺术补白_第2页
诗歌教学中的艺术补白_第3页
诗歌教学中的艺术补白_第4页
诗歌教学中的艺术补白_第5页
资源描述:

《诗歌教学中的艺术补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诗歌教学中的艺术补白  摘要:诗歌是有丰富阅历、有深刻思想的人写的,而读诗的人则是在生活阅历和思考上比较浅的,这就造成了阅读理解上的障碍。笔者从诗歌教学中提炼出一些方法: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同身受;援引生活,在生活中发现诗歌;调动旧知,温故知新,以助学生解读诗歌。  关键词:诗歌;隔膜;情境;体验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0-027-2  古典诗歌以其凝练、概括、跳跃,给后世的读者以无尽的想象空间。朱光潜先生说:“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  隔着千年的时光,学生读起来会有“隔”的感觉,不容易走进诗人的

2、心灵,难以体悟诗中之妙。要想让学生读懂古诗,读出兴趣,提高鉴赏能力,教师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首先,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想象力。  李吉林老师对于情境教学有这样的诠释:“情境教学随着改革大潮进入课堂教学,通过教师调动学生,创造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课堂在情在景中扩大,幻化成课文中的各种意境。教学中一但出现‘心有灵犀一点通’7的局面,就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发挥好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效应,不仅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产生积极的影响。”尤其是在教授学生

3、相对比较陌生的诗歌时,创设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真实”的“诗化”的情境,再现、复活诗歌诞生时的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这样可以拉近学生和诗歌的距离,让学生读懂诗歌,领悟诗歌作者在诗歌中传递的情感,进而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想象,文学阅读与创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思维品质,想象,给学生以更广阔的思维活动空间。教师应在教学设计中,努力创造一种情境,让学生在充分理解语言文字基础上缘情入境,入境悟情,把自己变成诗人,结合文本以及课外补充的信息,通过学生个性化的想象,“设身处地”,品味语言,体味作者在彼时的一种情感,达到一种读者与作者的心灵共鸣

4、。  《踏莎行》,秦观谪居时心境的外化、固化。  作者秦观写下此词时的处境是怎样的呢?孤身处于旅馆之中。身处驿馆,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想又是怎样的呢?驿馆外春寒料峭,一个人躲在室内,听杜鹃声声,“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让谪居在外的游子内心涌起无尽的愁苦、凄楚,斜阳一点点沉沦,“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通过想象,文字便有了生命,有了生活的气息,不再是铅印的简单的方块字,人物亦不再遥远,人物清晰了,情感更近了,一堂课,因为有了想象的参与,激发了学生的热情,既培养了他们想象的能力,又丰富了他们的情感体验,更是走进文本,理解作者,产生心灵共鸣的有效途径。  这些景象是作者

5、在日暮时分的所见所闻。7  清晨,楼台被浓雾笼罩;夜晚,渡口被皎洁的月光消融;心中的桃源仙境,杳无踪迹,一切的努力都是徒劳,努力之后的失落,前途的渺远,惆怅之情在文字中恣意流淌。  这也是作者想象中的景象,如果说“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是作者触景生情,那么,“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则是作者因情造景。  教师在课堂要努力用精练而诗化的语言,营造出让学生走进诗的情境,通过情境的营造,激活学生对诗歌的想象力,再现诗歌画面,尽最大可能地触摸到诗人脉搏的跳动,感受作者彼时彼刻的心情,达到读诗而体察诗情的境界。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

6、,而想象力是无限的。”想象力的激发必须依托教师在课堂上运用语言、多媒体、情境等教学资源。所以,激活学生建立在对文字的理解,对背景的熟悉的基础之上的想象力,还必须有教师的语言驾驭功底,在课堂上营造师生围绕文本展开对话的氛围,进而让学生亲近诗人、亲近诗歌。  其次,援引生活,激活学生旧有的生活体验。  构建生活化的教学课堂是新课程倡导下的教学理念之一。学生的生活经验是课程资源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宝贵的教学资源。学生的生活体验是他们获取的最直接、最深刻的体验,把他们的生活体验激活,援引到课堂教学过程,使之和诗歌的情景相契合,从而拉近学生和诗歌的距离,引领学生感悟书本和生活原来可

7、以如此的近距离。7  在语文学习中,生活体验作为学生原有知识的一部分,对学生更好地理解新课文具有很大的作用。教师如果能够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使语文学习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融合,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在学习、吸收过程中,建构自己的认知体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需要我们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的生活世界,尽可能多地感受他们生活的独特体验,把他们的生活体验激活,变成语文课堂的教学资源。  “郴江幸自绕郴州,为谁流下潇湘去?”百川东到海,是地理环境使然,不为心情,不为阴晴而改变,作者为什么还要有此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