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课本分析项羽不杀刘邦的原因

依据课本分析项羽不杀刘邦的原因

ID:30992290

大小:10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5

依据课本分析项羽不杀刘邦的原因_第1页
依据课本分析项羽不杀刘邦的原因_第2页
依据课本分析项羽不杀刘邦的原因_第3页
依据课本分析项羽不杀刘邦的原因_第4页
依据课本分析项羽不杀刘邦的原因_第5页
资源描述:

《依据课本分析项羽不杀刘邦的原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依据课本分析项羽不杀刘邦的原因  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历史学家马克?布洛赫有句名言:“历史……它思接万载,视通万里,千姿百态,令人销魂,因此它比其他学科更能激发人们的想象力。”每次忆起这句话,我都遏制不住我的想象力,常常觉得“鸿门宴上项羽为什么不杀刘邦”这个问题,确实是马克?布洛赫此言的明证之一。一方面是人们要在放大镜下重拾鸿门宴上散落的满桌子的历史碎片,并且要绞尽脑汁完成一个有逻辑性的拼图,没有丰富的想象力确实达不到;另一方面,对当事人“项羽”、“刘邦”特有的“羡慕嫉妒恨”,确实很能激起在传统文化场中成长起来的我们极大

2、的想象力去探究这个问题。  也许是读者想象力过于丰富,鸿门宴上项羽为什么不杀刘邦,众说纷纭,它正在努力的成为千古之谜;于是这一问题让《鸿门宴》的语文教学面临着两难的尴尬――不回答这个问题,此文教学就会变成没有灵魂的文言字词的诠释了;回答这个问题,又没有标准的答案。于是对此文的教学处理下面的方式就极常见了:  从大处钩沉。在教学中,老师在史海遨游,最大限度的“网罗天下放佚旧闻”,旁征博引,总结出项羽不杀刘邦的诸种原因:“项羽贵族”论、“当时政治形势”论、“军事力量对比”论、“项羽骄傲自大”论、“用人方法”论、“刘邦智慧”论…

3、…5  往虚处戏说。在教学中,老师往往用最朴实的想象力去根据课文的片言只语,甚至连这片言只语也甩掉,大胆臆测项羽不杀刘邦的原因:“项羽弱智脑残”论、“天谴项羽”论、“项羽英雄”论、“刘邦流氓”论、“项伯谋权”论……  对于项羽不杀刘邦的原因,以上说法中有的是可以自圆其说的,然而从中学语文教学的角度来看,这两种教法最大的硬伤是脱离文本。符合语文教学规律的做法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精读文本,依据文本探究项羽不杀刘邦的原因。  那么《鸿门宴》一文直接揭示的项羽不杀刘邦的原因有哪些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请教于大方之家。  1.刘

4、邦臣服  先说项羽要攻击刘邦的原因。项羽听曹无伤说“沛公欲王关中”,所以要“击破沛公军!”范增劝说项羽攻击刘邦的原因也是刘邦有“天子气也”,由此看出项羽攻击刘邦,主要是刘邦要和项羽争霸主。换言之,如果刘邦不和项羽争地争权争位,而是拥戴项羽为王,服从项羽指挥,那么项羽就不会攻击刘邦。  刘邦经张良点拨,清醒的认识到这一点之后,采取的应对方法就是通过各种途径向项羽反复表明自己不敢背叛项羽,衷心拥护项羽为霸主:(1)请项伯先向项羽转达自己的臣服之心,争取项羽罢兵。自己先入关所做的一切都是“待将军……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自己“

5、岂敢反乎……不敢倍德也”。项羽在项伯劝说下罢兵。(2)冒险赴鸿门,当面向项羽谢罪。刘邦首先贬低自己,讨好项羽。说自己先入关是“不自意”,就是瞎猫碰上死耗子,侥幸先入关;再辩解说“欲王关中”的言论是“5小人之言”,小人造谣,子虚乌有。项羽看到刘邦低声下气的向自己赔罪表示效忠,而且谣言得以澄清,当然无法杀掉刘邦。(3)鸿门宴上,“项王、项伯东向坐”、“沛公北向坐”,项羽主刘邦次,这也是刘邦向项羽传递自己甘居下位、承认项羽霸主地位的强烈信号。(4)通过樊哙之口再次为自己辩解,表明自己不愿反叛不敢反叛。樊哙闯帐时说自己的主子刘邦入

6、咸阳所做之事是“以待大王来……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这些话肯定会再次加深项羽对刘邦的信任。(5)派张良献礼留谢。刘邦赴宴时“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刘邦开溜时,还是派张良留下为自己不辞而别向项羽赔罪。刘邦用这两件小事再次表明自己不敢背叛。  总之,刘邦向项羽的澄清、讨好、献礼、请罪、居于下位等诸如此类的言行,都使项羽不想杀不能杀刘邦:刘邦已经臣服,已无杀之的必要;刘邦已经臣服,杀之只会带来政治上的被动。  2.项伯翼蔽  在《鸿门宴》一文中直接叙写项伯的文字有四处,我依据其在文本中出现的先后顺序分析其在

7、保护刘邦免遭项羽击杀的重要作用。  第一处,项伯在刘邦军营内被张良引荐给刘邦:  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这一段话极其耐人寻味:(1)两军开战在即,作为项羽军中核心级别的人物项伯在项羽不知道的情况下,夜入敌营,真是匪夷所思,项伯难逃“通风报信”之嫌;(2)项伯为保护刘邦已经迈出了坚实的两步:答应向项羽转述刘邦不背叛之意;为刘邦支招――5次日去当面向项羽谢罪,以彻底消除项羽的疑心。事实证明这两招都“招招制敌”,确实是刘邦

8、得以活命的关键。  显然从项伯和刘邦“约为婚姻”后,项伯身份已经发生了“质变”,主客观上他都起到了刘邦“保护人”的作用。  第二处,文本中这样写道:  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项伯对刘邦的保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