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学为马祖守夜

用文学为马祖守夜

ID:30992410

大小:10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5

用文学为马祖守夜_第1页
用文学为马祖守夜_第2页
用文学为马祖守夜_第3页
用文学为马祖守夜_第4页
用文学为马祖守夜_第5页
资源描述:

《用文学为马祖守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用文学为马祖守夜  一手拿听诊器,一手执诗笔;既拥有水中精灵般灵动的诗思,又能让奇特的想象力插翅翱翔在诗的王国;既熟稔于自幽幽梦境中捕捉灵感,又往往能让诗艺在流转的时空中邂逅美神――这就是谢昭华,一位颇具敏锐的艺术洞察力和丰富想象力的台湾诗人。他曾于1996年获得“台湾当代精锐诗人”的称号,从此在台湾诗坛中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因其扎实的诗歌创作态度和深沉的故乡情结,他还被称作“一个用文学为马祖守夜的人”。  谢昭华在青山掩映、海潮澎湃的马祖列岛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可以说,这段与海相处的成长岁月对他的诗歌创作影响颇为显著。每当诗

2、人回首过往,这段在记忆中打下深刻烙印的“恋海”时光总会触动他的心弦,擦出灵感的火花。他那富有灵性的诗思,正如大海中的浪涛一般流动不息;他的作品中那奇崛的想象,在很大程度上亦是由大海触发而萌生的。在诗集《伏案精灵》[1]与《梦蜻蜓》[2]中,由海浪、船只和各类水生动物等渗入诗人丰富想象力的意象构成“大海奏鸣曲”,在不同诗篇中呈现出了摇曳多姿、韵致各异的音符。无怪乎谢昭华在台湾诗坛被称为“水组成的诗人”。诚然,谢昭华并不是纯粹地沉浸于浪漫想象的诗人,其作品对自己身处战地的一些成长经历亦有较为明晰的抒写。而事实上,在诗人的阅历中,能够

3、激发他灵动诗思和瑰丽想象的“艺术兴奋点”5并非只有大海,对梦境的喜好、对飞速流转时空的敏感等,都是他在诗中流露出的难以割舍的情愫。  古往今来,众多文人墨客笔下的梦境为我们展开了一幅幅多彩的画卷。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与李商隐《锦瑟》中“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等佳句,都成为传诵的经典。大陆现代著名作家何其芳的散文集《画梦录》中的梦境往往在描画异事中暗含人生哲理;台湾散文家琦君在《三更有梦书当枕》中则借梦来回忆自己丰富的读书经历。而易逝的韶华、流转的时空亦为中国作家历来喜爱的题材。然而

4、,谢昭华笔下的梦境与时空却都具有“谢昭华式”的独特个性。  我们若细心品读谢昭华的作品,则不难体味其中“梦境”之多种形态:  《错身》中“我们”于“亿万年前游经的梦境”是那样的遥远而富有神秘的浪漫气息,难以捉摸,一如诗中所说的那种“无声的幸福”。  《夜间飞行》中的“一场飞行舱里计算机服务器运算的虚拟实境的错误梦幻”,意指诗中那“远古年代”的情欲之虚幻与谬误,显得十分精当和妥帖。  《狙击》一诗中写到:“你悄悄潜入我梦魇不断的海域,由水生到两栖/自浅海到陆地,到茹毛饮血的穴居,梦境漂浮着海水的蓝。”这里的梦境与现实均显得有些飘渺

5、;现实与梦幻两个世界似乎交混在一起,让人分不清是梦境映照现实,抑或是现实闯入了梦境中。  然而若以为谢昭华的诗一味地耽于浪漫梦幻,则未免陷于偏狭。我们读《在战乱频仍的年代醒转》不难品悟到:诗中的“清晨的梦魇”,隐喻着诗人年少时在战地马祖“惊慌失措”的生活经历所带来的心灵阴影。5  此外,还有形象可感,甚或可以“量化”的梦境,例如《重金属I》中的“梦兽恐惧的低鸣频率”和“与惊惧共鸣”的“梦呓”;《喧嚣》中如一头失意却神经亢进的兽一般“颓唐狂啸于岛屿村居”的“梦境”;《梦境传输》中可以被“转译”“复制”“窜改”的“梦境编码”等。将梦

6、境“量化”的手法,不仅仅展现出诗人奇异而丰富的艺术想象力,显然更与其追求资料精确的医师职业习惯密切相关。可以说,身为“医师诗人”的谢昭华以其独特诗意,带给读者新鲜的阅读体验。  一首能够赢得读者青睐的好诗,往往贵在以蕴含着独特思想或艺术内涵的意象感染读者。为更恰当地传达出诗歌的独特神思,谢昭华在作品中让想象力插上翅膀翱翔在缪斯王国的晴空,以变幻多端的笔触对各种梦境进行描绘,赋予“梦”这一意象以鲜活的生命力和摇曳生姿的丰富意蕴。  诗人流动不竭的诗思带来的是源源不断的创作动力;而诗人的诗思与想象力之间跨越时空阈限的诗意交汇,往往能

7、迸发出非比寻常的美感。谢昭华正拥有许多此类的反映时空流转的诗作,其富有特色之处,正在于将自己对现代科技知识的熟悉别出心裁地融入作品诗意的架构中,令读者耳目一新。  《我将鳃鳍托付于你》从立意到主题,都与《错身》极为相似。然而构思上最大的不同在于:《我将鳃鳍托付于你》中出现了“白垩纪”“被子植物完全灭绝”等表示时光剧烈流转的字眼;也有“玄武岩海岭”“煤田与泥灰岩之间”等显示出“我”和“你”之间空间距离的方位词。在这里,生死不移的爱,尽管经历了“曾经的巨变”,然而决不因时光飞逝、代际变迁或空间阻隔而消泯。现代读者或许早已厌倦了爱情主

8、题的文学作品中5“沧海桑田永不变”之类的陈词滥调,而这首恰切地渗入考古学、地理学、生物学等学科知识的爱情诗,确能令人眼前一亮,拍案叫好。而诗人的诗集《梦蜻蜓》中的《三迭纪》一诗,在科技知识的精妙“使用”上与该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妙,均可谓诗人灵动诗思和奇崛想象的结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