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民歌演唱研究

重庆民歌演唱研究

ID:30993647

大小:10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5

重庆民歌演唱研究_第1页
重庆民歌演唱研究_第2页
重庆民歌演唱研究_第3页
重庆民歌演唱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重庆民歌演唱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重庆民歌演唱研究  【摘要】巫山民歌《山里幺妹儿好人才》,音乐短小、精悍,仅仅一句歌词(除却衬词),两个乐句。分析其旋法、演唱方法,可以知道巫山民歌上不同于西洋音乐、其他地区民歌的演唱方法。对传承巫山地区音乐文化,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关键词】重庆民歌;巫山民歌;声乐技术;演唱研究  演唱研究,是一个庞大的课题。尽管音乐在人文社会科学中仅仅是一个非常渺小的分支,声乐在音乐中更只占了小小的部分。但说起演唱,笔者不得不声明在先:一则众多歌者,只知道用嗓子把乐谱“唱”出来,把高音“嘿”上去。二则,再高级一点儿,是有一些所谓的感情,脸上放光,故作姿态。  故笔者很多时候

2、想研究关于演唱的技术,无奈课题太大,困扰多年,无从下手。今荣幸参与张昕副教授的两个省级课题,不得不抽身说说。而又因版面限制,或许只能闲聊几句,而已。更多的体验,会在今后的系列文章中一一陈述,今乃一吐为快。  一、研究对象  重庆民歌之多,或许真的用无法计数来言语。而巫山,尽管“地处三峡库区腹心,重庆市东北部”4,然由于历史、地理、人文以及巫文化、巴文化、楚文化、巴楚文化和长江文化对巫山民歌的影响,其民歌较之重庆市其他区县民歌,更是使其蒙上了一层厚重的面纱。本文仅仅从巫山山歌《山里幺妹儿好人才》入手。歌词:  (咿唷唉唷喂),山里的幺妹儿(唷喂),(咿唷唉)好人才(

3、唷喂)。  乐谱:  二、研究角度  此首民歌之简洁,简直让人震惊!当然,巫山民歌中有很多这样短小、精悍的。歌曲仅仅只有一句歌词“山里的幺妹儿好人才”,却五脏六腑俱全:两个乐句,a宫调式。  1.旋法  很多歌者,在演唱民歌时,很少像演唱西洋歌剧那样去分析作家作品,总觉得民歌就是一个小儿科的玩意儿,随便唱。其实,民歌的旋法和西洋音乐差别很大,而这种差别,就决定了演唱的技术。  (1)第一乐句(上句)。第1小节do音一出来,迅速下行保持在主音la上,巩固调性,也强调了调性。在第1小节最后一个似乎后倚音的感觉后,音乐急速下降,至属音mi上保持。这种下行音阶的运用,给人

4、以由衷感叹的韵味。第3小节与第1、2小节形成对比,音乐快速上行后又下行回到属音mi上,典型的半终止和意犹未尽的手法。  (2)第二乐句(下句)。第4、5小节,几乎就是一个继续呈现的下属、属七和弦,先在其下属音re上缠绕,而后回到属音mi,为后文主题“好人才”的出现作了铺垫。最后两个小节,旋律依字行腔,既有西洋大调的钢劲,又有江南小调的柔美,真是美不胜收!最后一个长音,很无奈地落在主音la上,表达了砍柴男人在劳动中无聊、孤独的情绪!当然,说得文绉绉一点儿,也可以是一种“对爱情的无限向往”!4  这首山歌,音域跨度不是很大(d1-e2),但其旋律清新、流畅,音韵芬芳、

5、别致,把歌词从本体层面角度进行了深入、得体的描述。  2.唱法  说起唱法,各位可能会想到民族、美声、通俗之类的。笔者尤为反感这样的提法和想法,那是媒体拿来忽悠老百姓的。其实,世界上只有两种唱法:科学的和不科学的。所以,本文研究巫山民歌的演唱,不想过于提及上述三种“俗气”的分类。下文同样依照旋法来描述演唱技法。  (1)第一乐句(上句)。第1小节,歌者要迅速调整声音状态,把气息控制在la音上,起到强调主调的作用。第一个音do可以用前倚音的节奏感来演唱,最后一个do也可以用后倚音的感觉来演唱。第3小节,音符比较密集,可以适当自由,唱得委婉一些,当旋律上行时,可以节奏

6、紧一些;相反,下行可以适当松一些。在咬字吐字上,不要过多地强调字正腔圆,只要灵活、放松。当然,特别强调:务必要用重庆渝东北方言来演唱!  (2)第二乐句(下句)。第4、5小节,可以理解为是一个回旋音的感觉,声音高亢,歌者要用尽丹田之气,把声音传遍整个山林野外,以引起“幺妹儿”的注意!速度可以适当加快,力度要最大,节奏可以最大化的自由。最后两小节,是音乐的点睛之笔,要演唱得意犹未尽之感:高音一出来,可以轻轻感叹,偏音si的音高可以适当“微降”,这可能是本文最大的“亮点”。因为笔者去巫山采风,发现当地山民演唱时,si音都是“微降音”,而非传统十二音中的si音音高!最后

7、的长音时值,也非记谱上的四拍,如果歌者气息充足,完全可以唱十拍八拍甚至更多的!4  (3)衬词衬腔。这首歌曲的演唱,最大难点是衬词衬腔的演唱,笔者在《中国音乐》上曾有观点,“可以这样说:要唱出重庆民歌的独特味道、风格,就必须唱好衬词衬腔”!这首歌曲中的衬词衬腔,几乎占了歌曲的一大半儿,是典型的重庆渝东北方言。如果北方人演唱,建议先学学“麻辣味儿”的重庆方言,可能才能体验这里面的语言韵味。因为,歌唱的艺术,换句话说,就是“语言的艺术”。如果对本首歌曲的语言风味把握不准确,就如同在“重庆吃北京烤鸭,在北京吃重庆火锅”一般。当然,这些衬词,在修饰、美化歌曲方面,起到了很

8、大作用。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