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先学的三点认识

对先学的三点认识

ID:31005614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5

对先学的三点认识_第1页
对先学的三点认识_第2页
对先学的三点认识_第3页
对先学的三点认识_第4页
资源描述:

《对先学的三点认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对先学的三点认识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学习之行,则始于先学。正如人们说的一样“先学是决战前的火力侦察”、“先学是摘取金牌前的预赛”,它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先学呢?  一、先学源自教材,促使学生探索与挑战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学生学会学习将终身受益。我们要培养学生养成课前先学的习惯,不断地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和探索能力,以适应时代的需要。课本因编排的局限,不可能将各种想法全部展现出来,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在借鉴课本想法的基础上,鼓励学生不满足于课本知

2、识的获得,敢于向课本挑战,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见解,运用自己的智慧填补课本的空白点,从而达到对课本知识的深层次理解,撞击出更多思维的火花。  学生在先学时,最初也许是为了完成书后的练习而看书的,但当学生无法解决练习时,他就会认真地看例题,对例题与习题进行比较,思考解决例题需要的新知识,搜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选择恰当的方法来理解和分析知识。如“成员间的关系”,在先学时,如果学生是直接去做练习,那么肯定是不会做的,就一条线加一个箭头,能表示什么呢?只有学生认真去先学看懂例题,搞清成员间的关系,以及符号所表示的意思,才能顺利地完成下面的

3、习题。经过这样长期的练习,学生会在先学中学会如何去学习。4  又如教学长方形周长的计算,通过先学,学生大都掌握了课本呈现的三种方法:(1)5+3+5+3=16厘米;(2)5×2+3×2=16厘米;(3)(5+3)×2=16厘米。由于其内在思维的差异,对学生在解题时都用上了不同的策略选择。那么课上我们需引导学生开展策略反思。师问“课本上有这么多求长方形周长的办法,你认为哪一种更好?”学生都阐述了自己的理由,教师都给予了他们肯定。准备让他们在练习中感受(3)方法的优越性。这时一位学生站起来却说:老师,我觉得课本上的方法都不好!大家都惊讶

4、于孩子的勇气。“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想法吗?”“就是先把四条边都看成5厘米,这样就变成正方形了,但是两条宽都多了2厘米,所以再减去4厘米。”啊!真是又神奇又有趣,长方形在学生眼里竟然变成了正方形。我要及时肯定他想法,让它激励更多的学生向他学习,挑战课本,去向课外学习,学更多的知识。  二、先学增强自信,为学困生插上翅膀  每个班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他们有不同的生活环境和不同的经历,在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上,总是参差不齐。同一课堂的学习,有的学生学得很轻松,而有的学生一节课结束,还是似懂非懂,错误百出。他们就是所谓的学困生,不是他们

5、不会,只是他们在反应能力上比优秀生慢了一拍,一节课的时间不足以让他们学懂新知。每个班都有不同程度的学困生。要在一节课中,让他们吃透所学的知识,还是件挺难的事。因此,我们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弥补他们在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等方面存在的某些缺陷。先学可以让我们的学困生缩短与其他学生的某些差距。  如教学“百分数的应用”,关键是着单位“1”4,针对他们可能不会找。先学时,先让他们回忆分数应用题,知道如何找单位“1”;再让他们在书上做一些找单位“1”的专项练习;然后观察例题,思考为什么这么做?最后尝试做试一试,及下面的习题。就这样,我们发现他

6、们在上课时也能偶尔举举手,特别是他们会的,表现得异常兴奋。这样他们也能慢慢参与到学习中来,也成了学习的主人,和其他学生一样,课堂也成了他们展示自我的舞台。  有了先学,他们对上课的内容就有基本的了解,就能有所思,有所想了。而不像以往一样,不知道上课在讲什么,更不知道自己需要掌握什么,由于听不懂经常开小差,让他们回答问题时,一副茫然,与整个课堂气氛格格不入。因为先学,增强了他们学习的信心,也缩短了他们与其他学生的差距。先学成了他们走向进步的“垫脚石”,让他们收获更多地“知识果实”。我们班的学困生就这样慢慢有了进步。  三、先学需仍需对

7、话,能精确把握重难点  从深层的认识论基础来看,教师对教材的“二次开发”实际上是不同主体之间通过“对话”而实现“视界融合”的过程。通过“对话”消解各种“二元对立”,包括教师和教材、教师和学生、教材和学生之间的对立,最终达成共识,生成意义。学生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他们不是空着脑袋走进课堂的,教师在教材“二次开发”过程中应该接纳来自学生的不同见解,倾听他们的不同声音,调用他们的经验,邀请他们一起参与。这样,学生在课程实施中才会真正从“边缘”走向“中心”,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也由“控制”“对立”走向“交流”和“对话”4。通过和学生的对

8、话了解学生的起点、经验、兴趣等,依实际处理教材能让教材和学生近起来,从而便于唤醒学生的兴趣,激荡学生的智慧,迸发思维火花。  例如《圆的认识》一课,以“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这一问题展开设计。日常生活中,车轮都是圆形的,这是人尽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