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举制度相关问题研究论文 .doc

选举制度相关问题研究论文 .doc

ID:31010140

大小:49.00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9-01-05

选举制度相关问题研究论文 .doc_第1页
选举制度相关问题研究论文 .doc_第2页
选举制度相关问题研究论文 .doc_第3页
选举制度相关问题研究论文 .doc_第4页
选举制度相关问题研究论文 .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选举制度相关问题研究论文 .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选举制度相关问题研究论文选举制度相关问题研究论文选举制度相关问题研究论文选举制度相关问题研究论文选举制度相关问题研究论文选举制度相关问题研究论文选举制度相关问题研究论文选举制度相关问题研究论文选举制度相关问题研究论文选举制度相关问题研究论文选举制度相关问题研究论文选举制度相关问题研究论文选举制度相关问题研究论文选举制度相关问题研究论文选举制度相关问题研究论文选举制度相关问题研究论文选举制度相关问题研究论文选举制度相关问题研究论文选举制度相关问题研究论文选举制度相关问题研究论文选举制度相关问题研究论文选举制度相关问题研究论文选举制度相关问题研究论文 

2、 选举制度是美国以及所有西方民主国家的政治制度中的关键一环。[1]为了深入地了解这些国家中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现象,就必须了解他们的选举制度。而要了解他们的选举制度,又不能不了解衡量选举制度的一把重要标尺,即legitimacy的概念。  本文是试图厘清Legitimacy概念的一系列工作中的又一步。  在〈合法与合法的困惑——并论正当、资格及其他〉一文[2]中,我指出,我国学界普遍使用“合法性”一词代表legitimacy的概念,是错误的。对这个概念较为恰当的冠名是“正当性”及“资格”。我并提出,中文里的“服气”、“权威性”、“威望”等词都与正当性、

3、资格概念有不同程度的意义重合。  在对现代政治学上的“正当性”即“资格”进行“概念细释”[3]后,我指出,这个概念意指“既合法又合民意”。更详细地说,“正当”或“有资格”意味着“既符合依照法律表述的民意,又符合依照民意制定的法律”。  本文将对上述“正当性”概念的两大内容之一,即“民意”的概念,再做进一步的细释。本文将指出,“民意”的一个中心内容是“人人平等”。对这个一般原则,绝大多数美国人都同意。但是,对它的具体含义,绝大多数美国人则不甚了了。而且,许多美国人还往往极力强调与“人人平等”标准相冲突的其他标准,如“州州平等”。甚至为了“州州平等”而

4、懵懵懂懂地牺牲“人人平等”。  在以后的文章中,我将说明,这种在基本概念上的理解模糊与自相矛盾,是美国选举制度中的种种弊病的一个重要原因。限于篇幅,本文将无力做这项工作,而是力图为将来的分析提供一些尽可能清晰明确的标准。  本文将提出,在用“正当”、“民意”等概念衡量选举制度的时候,“人”的概念应当被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高于州省、地域、种族、宗教、党派、阶级、性别、职业、年龄或任何其他群体概念;也就是说,当“州州平等”、“族族平等”、“党党平等”或其他任何平等标准有悖于“人人平等”标准的时候,应以“人人平等”为准。  更进一步,本文将提出,“人人平

5、等”的概念应当包含两方面的意义:一是人人有投票权,且人人票力平等;二是人人有被选举权,且人人胜机平等。  显然,本文的主旨已非单纯的“描述解释”而更重于“建议主张”。两者在论证逻辑上的区别,还望读者明鉴。  1.人人平等的原则  若是孤立地从字面上看,“合民意”这个词很容易理解:“合”者,按照:“民”者,人民:“意”者,意愿。按照人民的意愿办事,就是合民意。  但是,“正当性”概念中的“合民意”必须是“合法地合民意”。也就是说,这儿的“合民意”必须是通过成文法律予以程序化、标准化、操作化的。而当我们设计一个操作程序来衡量“民意”的时候,必然遇到这样

6、的问题:“人民”是由许多“人”组成的;人一多,就绝少全体一致的时候;此时,应当以哪个或哪些“人”的意愿作为“民意”呢?  一个极为古老且至今流行的解决办法是:多数议决,以多数人的意愿为准。要知道谁是“多数”,当然就要数人头,算票数,于是就有“你的一票算几票”,“他的一票算几票”的问题,于是就有“人人平等”的原则。  在2000年美国大选中,戈尔的选民票多于布什的。尽管最高法院把更多的选举人票判给了布什,一般美国人和世界舆论还是根据“常识常理”认定戈尔赢得了民意。[4]这儿的“常识常理”究竟指什么?  这个“常识常理”,就是人类心理中根深蒂固的“人人

7、平等”的思想原则。根据这个原则,人不分贵贱亲疏,每人一票,每票等值。因此,判定戈尔与布什谁胜谁负的“最符合常识常理”的标准是全国选民票,而不是具有特殊法律地位的选举人所投的票。  就像“民主法治”的思想原则一样,“人人平等”的概念也是在人类各个文明与文化中既相互独立地萌芽、发展,同时又经常相互交叉影响的。  孔子[5]说:“不患寡而患不均”[6],指的是经济的平等;他又说:“有教无类”,[7]说的是教育的平等。杜甫说“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8]说的是居住的平等。孔子[9]与其弟子编撰的《礼记》中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为大同

8、”。[10]韩愈说:“不得其平则鸣”,[11]演化成成语“不平则鸣”。这些都反映了几千年来中国人对一般意义上的平等的追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