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有效信息提取能力

高考历史有效信息提取能力

ID:31011091

大小:7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5

高考历史有效信息提取能力_第1页
高考历史有效信息提取能力_第2页
高考历史有效信息提取能力_第3页
高考历史有效信息提取能力_第4页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有效信息提取能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考历史有效信息提取能力——关于材料解析题解法之探索摘要:部分高考生在解答材料解析题时,存在着提取冇效信息不全面和不准确等缺陷。为此,我建议从重视审题训练、忠实于材料、注意材料与教材的有机结合、学会透过现象看木质、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和加强对非文字信息源的关注等方而培养学牛捉高历史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关键词:高考;试题:有效信息;缺陷;提取能力;新一轮课程改革“从历史材料中授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提炼观点,或从中选取某些冇效信息支持特定观点。”这是高考考试能力的基本耍求。根据上述耍求,近年来在全国高考各种模式试卷的历史试题中,考查考牛倍息提取能力的试题

2、频繁出现。如:2003年全国髙考文科综合卷第36题就是典型的一例。该题第二则材料引用了4幅《嘉峪关地区魏晋慕砖壁画》,该题第2问肓接提出了信息提取能力的要求:“嘉峪关魏晋墓砖壁画生动地反映了当时河西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社会风貌,透过材料二你获得了什么重要历史信息?”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一、学生在历史冇效信息提取能丿J方面的缺陷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要求在高考历史试题屮频繁出现,但如何提高此种能力却没有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且在学习和复习时此种能力要求往往被纳入审题的范畴。正因为如此,我们的学生在这一方面存在着不少的缺陷。1•提取信息不全

3、面•浅尝辄止,一叶障目由于年龄的缘故,中学生普遍具有浅尝辄I上、一叶障目的毛病,看到一段材料、一则试题,往往得到一点信息就以为全面理解了。2003年全国高考上海历史卷第3题与1998年全国高考历史试卷第7题就用几乎相同的图片内容命题:“图中犁耕方式开始于何时?”部分学生不仔细观察就选择了A项(春秋战国),因为牛耕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但是图片反映的是—•种比较先进的牛耕方式二牛一人犁耕法,这种方法却是西汉吋期农业生产技术进步的主要表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目前,全国高考历史试题屮岀示的材料往往为一组,但学牛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孤立地分析每则材料,而无法将所有材料联

4、系起来进行整体思考。2003年全国高考上海历史试卷第36题要求“以世界眼光观察与理解”6幅图片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小论文。这一试题对材料的整体思考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为每则材料既有一个标题,乂有一个说明,如第5则材料是“1972年周恩来与尼克松在宴会上”的照片,照片的说明文字是“跨越太平洋的碰杯”。该题的注意事项第2条明确提出“应突出一个主题,并涉及木题提供的所有材料”。因此,要想很好地回答这一问题,就应该对题示所有的6则材料的主题进行提炼,耍从整体上考虑所有6则材料所反映的核心问题。•只见表而,不见实质2002年全国高考上海历史卷第28题要求从“秦砖汉瓦”

5、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在题T中作了如下提示:“人们从商周青铜器不仅看到了那一时期的各种器皿、兵器和工具,而了解到当时的冶炼技术、生产水平、文字、艺术和社会生活等各种情况。”这段提示提醒考生,不仅应注意表而现象(即显性信息),如“各种器皿、兵器和工具”,而且要深入思考善于发现表面现象背后的深层问题(即隐性信息),如“冶炼技术、生产水平、文字、艺术和社会生活等各种情况”,遗憾的是学生却无法从秦砖汉瓦所显示出的文字看出中国文字的变化(由小篆向隶书的变化),无法从秦砖汉瓦中看出秦汉时期的建筑技术的进步。•只见主体,不及其余在目前的全国高考历史试题信息源中,既有文字乂有图表

6、和图片;既有材料正文还有一些辅助信息,如材料来源、材料提示语、图片和表格标题。在答题时,有的学生往往只注意材料正文而忽视其他信息源。如2003年全国高考上海历史卷第28题,该题在题干屮“观察下列关于唐代妇女的三彩陶俑照片”的字样对图片作了匝要补充,它透露出以下信息:时间属唐代;主要对彖是妇女,原素材唐三彩是彩陶且为陶俑(俑是古代的一种殉葬品,往往与当时的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从学生的回答來看,许多学牛•忽视了唐三彩为彩陶这一重要信息,没能得出当时的“陶瓷工艺具有较高水平”这样的结论。2.提取信息不准确•不能理解喻意1995年全国高考上海历史卷第45题是一道

7、值得借鉴的高考试题:“西方某学者说:'美国没冇童年,只冇青壮年'。这一说法你是否同意?请简要解释你的回答。”在此,我们只能从其材料的喻意角度來分析该题,这里西方某学者所言并非本意,“美国没有童年”并不是说在美国没有小孩子,而是喻指美国历史没通常所说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美国“只冇青壮年”则喻指的是美国一建国就确立了成熟的资木主义制度。此题如果不能理解其喻意,根本无法解答。在该题出现多年后,我将这一问题用于课堂练习,发现许多同学仍对此题颇感迷惘。•不能排除无效信息在部分材料尤其是表格材料屮,有的信息起到一种迷惑作用。2(X)3年全国高考文科综合卷第41

8、题第2小题引用了4幅饼状图表,要求从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