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诗文,扮靓作文

巧借诗文,扮靓作文

ID:31012315

大小:10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5

巧借诗文,扮靓作文_第1页
巧借诗文,扮靓作文_第2页
巧借诗文,扮靓作文_第3页
巧借诗文,扮靓作文_第4页
巧借诗文,扮靓作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巧借诗文,扮靓作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巧借诗文,扮靓作文  近些年的考场作文,逐渐增加了语言表达的分量,越来越重视文化意蕴的丰厚。古代文化尤其是古典诗词,以其博大精深的内容、丰富自由的想象、精彩绝伦的语言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如果以积极的心态借鉴学习,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用古典诗词扮靓作文,则必能为自己的文章增添亮色。  一、巧借诗文拟标题  文章出彩自题始,一个好的题目不但应具有统摄全篇、引领全文的功能,而且应有新颖简洁、凝练含蓄、文采斐然的特点,让人过目不忘,这正是诗歌的特征的体现。巧妙运用诗句,拟出一个充满诗意的题目,不仅能捕获读者的“芳心”,抓住他的阅读欲

2、望,而且能直接表现作者的文学素养。  比如想表现中国文人个性的多样化,就可以“万紫千红总是春”为题,“万”“千”二字道出人物代有才人出,“紫”“红”二字形象表明人物鲜明的个性,“春”字写出了中国文人性格的影响,正是这一朵朵姹紫嫣红的“花”迎来了我们精神世界的春天。  又如,“海棠依旧?绿肥红瘦?”这一标题,一看便知是从李清照的《如梦令》演化而来的,由于用得巧妙别致,富有诗情,令人拍案叫绝。充满诗情画意的“梦里花落知多少”是来自孟浩然的“花落知多少”,充满过往岁月里淡淡的忧伤。5  二、巧借诗文活语言  恰当地引用、化用古典诗词

3、,可以使文章增色,使语言添彩,也从另一个角度巧妙地展现作者的知识面和文化修养。  最常用的是在一组排比句中,嵌入古诗词名句,它可以使文章摇曳生姿,更有诗意。  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中的明月、清泉哪去了?“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中的飞鸟怎么不见了踪影?“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中的星空为何变得模糊?“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中的江水为什么现在是如此的混浊?……那些曾在美丽诗句中真正存在过的美丽景象,在今天人们对自然无情地破坏中消失了,人们在滥砍滥伐式的前进中埋葬了自己的过去,为何我们不能与自然和谐地相

4、处,留住这些流逝的美好?  选用人们熟悉的诗句,却翻出了新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合情合理令人信服。语言显得优美鲜活,充满了灵动之气。  还有一种对作者审美眼光和语言变通能力要求较高的,是对诗句巧妙化用,使之和自己的叙述语言融为一体。由于兼容古今、语言典雅,常能达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效果。如:“缤纷成就和谐,试看暮春三月,鹅柳淡烟的嫩黄,映阶碧草的翠绿,出墙红杏的艳红,卷云时舒的碧空,它们的颜色各不相同,但这又有何妨?‘万紫千红总是春’,本来万物都欣然生长的春日就不是由一种色彩来主宰的。不同的是表象,和谐的是本质,缤纷成

5、就的是多彩的丰富,是真正意义的和谐。”(2008年福建高考满分作文《缤纷成就和谐》)5  这段文字化用丘迟《与陈伯之书》的“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杜甫《蜀相》的“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叶绍翁《游园不值》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等,作者把它们用自己的思想有机地勾连起来,带领我们进入似曾相识的诗歌意境,也感受到作者想要表达的“和谐”的心声。  三、巧借诗文明结构  作文要脱颖而出,除了内容深厚、语言精美外,出彩的结构也是不可或缺的。古诗言简意丰,音韵和谐,化用古诗词中的相互关联之处布局谋

6、篇,不仅能使文章层次分明、结构清晰,更能给人以典雅优美的感觉,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打动读者。  2004年湖南高考优秀作文《琵琶行之父母有情》将《琵琶行》一诗中有关音乐描写的诗句,“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曲终收拨当心划,四弦一声如裂帛。”“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座上泣下谁最多,掌上明珠双眸湿。”等作为小标题,既体现了文章行文转换的标志,使行文结构收放自如,又巧妙地串起了从小到大父母对

7、“我”爱的生活细节,读来有别样韵味,叹为观止,力夺高分。  四、巧借诗文增意蕴5  此种作文受台湾作家张晓风发表于1999年《读者》上的《不朽的失眠》和边建松的《永恒的悲怆》的影响,它能使考生的作文富有文化色彩和文化底蕴,理所当然地拥有文学与历史、时间与空间的厚重与浪漫。比如《诗――中国文化的亮点》:  诗,是唐朝的一株柳,摇荡在古风河畔;诗,是宋时的一尾鱼,游弋在清澈柔波;诗,是元时的一首曲,传颂在天山草原;诗,是明时的一股风,悠扬在深深胡同;诗,是清时的浣纱女,在河边唱着绝代的歌……――题记  华夏五千年,二十四史间,人才

8、辈出惊世绝,诸子百家齐争鸣。不必说夏时的古老传说,不必说商代的甲骨铭文,光是古代的著作文化就足以让我们骄傲良多,铭表、辞赋、杂说、诗歌……在这万古奇妍中,惟有诗歌是万古不倒的青松,是万千瑰丽的亮点,长存于世,永不消逝……  “等闲识得春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诗中是景物,诗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