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农村中学生的音乐节奏感

如何培养农村中学生的音乐节奏感

ID:31012994

大小:10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5

如何培养农村中学生的音乐节奏感_第1页
如何培养农村中学生的音乐节奏感_第2页
如何培养农村中学生的音乐节奏感_第3页
如何培养农村中学生的音乐节奏感_第4页
如何培养农村中学生的音乐节奏感_第5页
资源描述:

《如何培养农村中学生的音乐节奏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如何培养农村中学生的音乐节奏感  【摘要】节奏感是学生音乐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的基础。本文分析了农村中学生对音乐节奏难以掌握的原因,主要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节奏训练、结合节拍感训练、使用乐器训练等方面探讨了培养学生节奏感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节奏节奏感农村中学生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4-0153-02  旋律、和声和节奏是音乐的三大要素,节奏是音乐的骨架,旋律、和声因节奏的支撑而千变万化,可以说,没有节奏就没有音乐。20世纪20年代

2、,德国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把音乐教学的重点从片面的和声转移到节奏上来,形成了音乐教学的新理念。  节奏感是音乐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节奏训练的中心内容。从教学角度讲,加强中学生节奏感的培养是提高学生音乐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的重要途径。由于农村中学生缺乏音乐环境的熏陶,音乐素养普遍不高,因此,如何培养农村中学生的节奏感、提高农村中学生的音乐素质和能力,是音乐教学必须要研究的内容和工作。  一如何理解节奏与节奏感  1.节奏6  节奏是音乐中最早出现的形式要素,从现存的民间打击乐来看,人类最初的音乐

3、只有节奏或者以节奏为主。节奏是各种长短相同或相异的时间单位有序组合,它涉及了音乐中有关时间方面的所有因素。节奏包括节拍和速度两个概念。节拍是按拍号要求相隔一定时间反复出现重音的模式,指音乐规律性的强弱交替的运动。速度是指节拍的速率,它大致可分为慢、快、适中三大类。  音乐节奏源于生命,始于自然。人的脉搏、行走、奔跑,这些身体的运动节奏都会与音乐的节奏产生共鸣。无论是婴儿、成年人,都会在听到节奏鲜明的音乐时,情不自禁地摇头晃脑、手舞足蹈,运动即是节奏,这是音乐的基础。音乐可以没有旋律、没有乐音,但是离不开节奏

4、。加入声音的节奏是歌曲,加入文字语言的节奏是诗歌,加入形体动作的节奏是舞蹈,离开固定音高的音符,节奏本身也可以展现独立的“节奏美”。  在歌曲中反复出现的有一定特征的节奏叫做节奏型。恰当地使用节奏型有助于表现典型的音乐风格与鲜明的音乐形象,也让人易于感受便于记忆。某些歌曲仅从节奏型就可提示出歌曲的类型,如圆舞曲、重金属、布鲁斯、拉丁节奏的探戈、少数民族风格中新疆的赛乃姆等。  2.节奏感  音乐节奏感是人体对节奏的掌握精准度,是音乐与人身体关系上的共鸣、共振,是人捕捉到、感受到、表现出乐曲节奏的韵律、韵味、

5、趣味、情趣等节奏美的一种直觉。前苏联音乐心理学家捷普洛夫在其《音乐能力心理学》中把音乐节奏感定义为:“音乐节奏感可以说是一种积极体验(以运动反映)音乐的,从而正确感知音乐运动时间进程的情绪表  现力的能力。”6  节奏感表现为两个律动的互相结合:(1)在每一节拍时间相等的基础上,一种音乐节奏的律动;(2)以人的感觉为基础的,一种内心体验的律动感。这种律动感往往存在于欣赏者和创作者自身之中,因此,没有节奏感就没有音乐欣赏,就没有音乐创作。所谓节奏感好,就是某人可以敏锐感受和准确表达节奏各因素,在弹奏中体现出明

6、确而又自然的节拍强弱感,在弹奏中依据风格、表情的需要,保持稳定、持续的均分律动感。节奏感的培养不仅是对强烈节奏的感知,更重要的是通过节奏感知能力提高音乐素养,节奏感可以通过系统的训练得到有效提升。  二农村中学生对音乐节奏难以掌握的原因  地处农村的学校,教学硬件设施比较薄弱、教学活动比较单一、教学理念受应试教育影响,导致大多数农村中学生对音乐技能知之甚少,对于他们来说,节奏只是音乐中的一个名称。通过教学实践可以发现,中学生对节奏难以掌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1)重智育轻美育。进入初中以后,学生把主要

7、精力放在了语文、数学等升学考试的科目上,用在音乐、美术等科目上的时间与精力不多,导致音乐节奏的学习效果较差。(2)教学方法枯燥无味。音乐教材中关于节奏训练的内容形式单一,教学中也主要采取单手拍击节奏的方式进行训练,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音乐节奏的兴趣。  三培养农村中学生节奏感的方法  1.培养节奏感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必须激发学生学习节奏的兴趣,从而产生学习的倾向。可以在节奏教学中安排学6生聆听节奏感强的音乐,在强劲有力的动感节奏中感受节奏的魅力。要引导学生寻找日常生活中的节奏,如动

8、物的叫声、自然界的声音,将抽象难懂的节奏概念转化成易于找到的生活节奏,加强学生对节奏的理解和掌握,为进一步培养音乐节奏感奠定良好的基础。  2.培养节奏感要加强节奏训练  第一,重视听力节奏训练。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感受能力、音乐欣赏能力、唱歌能力以及节奏感都与听觉有着直接联系,因此,必须培养学生用听的方法探索和识别节奏。无论是清脆的鸟声,还是噼啪的爆竹声,或者潺潺的流水声,教师都可以用不同的音乐代替它,让学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