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职生在语文课堂上个性飞扬

让中职生在语文课堂上个性飞扬

ID:31013541

大小:10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5

让中职生在语文课堂上个性飞扬_第1页
让中职生在语文课堂上个性飞扬_第2页
让中职生在语文课堂上个性飞扬_第3页
让中职生在语文课堂上个性飞扬_第4页
让中职生在语文课堂上个性飞扬_第5页
资源描述:

《让中职生在语文课堂上个性飞扬》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让中职生在语文课堂上个性飞扬  摘要:本文从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出发,探讨在语文课上如何培养学生的个性,认为教师要注意转变角色,放飞个性;尊重学生,展示个性;因势利导,发展个性;创造育场,塑造个性。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学生巨大的创造力,让中职生个性张扬,重拾自信。  关键词:中职语文课堂教学转变角色尊重学生因势利导创造育场  语文教学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而艺术总是带有鲜明的个性。如果在语文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个性,那么这样的语文教学就会收效甚微。因此,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老师要从中职生的个性出发,考虑他们的不同特点,让他们有表现自我和发展自我的机会,

2、塑造他们独立的人格,培养他们的特长,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张扬。  一、转变角色,放飞个性  传统教学中,教师拥有绝对的权力,学生必须坚决服从,所以师生关系常常处于对立和冲突之中。可我们面对的是中职生,他们大多数为中考落榜者,文化基础较薄弱,对语文学习不大感兴趣,遇事一般都懒动脑筋,再加上性格正处于叛逆期,如果老师再严格要求他们,一定会碰一鼻子灰。相反,一个明智的语文老师要懂得转变角色,放下老师的尊严,不再是居高临下的施教者,不再是长辈式的教育者,而是学生亲密的朋友和学习的伙伴,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6,营造出一个温馨、宽松的学习氛围。只有让学

3、生喜欢你,学生才会喜欢上你的课。因为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中职生读书不是为自己读,而是凭对老师的好恶来读的。因此,语文老师除了要展示个人人格魅力之外,还要学会与学生沟通,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正如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只有心与心地交流,才能拉近师生距离,张扬学生的个性,让语文教学有的放矢,让学生爱上语文。  如在教学《人格是最高的学位》一文时,我课前让学生收集白岩松的相关资料,观看白岩松主持的节目,感受白岩松的主持风格,然后大胆放手,把课堂交给学生。我先鼓励几名学生模仿白

4、岩松的风格在班上进行演讲,让其他学生在听演讲的过程中,感受这篇演讲稿的魅力,然后让学生结合网上炒作“白岩松可能再也上不了中央台”、“白岩松辞职事件”等热点大胆发表意见。学生畅所欲言,热情高涨,见解尖锐,对白岩松事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之后,学生对“人格是最高的学位”的主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总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一旦得到了承认,在课堂上找到了展示自己的舞台,他们的个性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张扬。  二、尊重学生,展示个性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所说:“期盼社会对自己的尊重,是一个人天性的需要。”6中职

5、生有着强烈的自尊心,当其自尊心受到保护时就会产生积极向上的力量使他进步;当自尊心受到损伤时,则会产生逆反心理。因此,语文老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发现学生的个性,给他们一个广阔、自由的发展空间。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性格迥异,所以我们要“不拘一格看学生”,尊重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只有在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尊重的时候,他们才会懂得尊重老师的劳动。于是,上课就不好意思再睡觉、玩手机、讲话等。有时,老师的一个提醒的眼神,就会让他们不好意思,赶紧把注意力收回来。  另外,中职语文老师还要学会尊重中职生个性化的感悟。《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

6、大纲》指出:“注重阅读中的情感体验,感受教材中文学作品的思想情感和艺术魅力,学会初步欣赏文学作品。就作品中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讨论,说出自己的理解、体验或感悟。”  因此,应该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让他们亲历阅读实践,在阅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形成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让他们自己读通课文,以读促悟,以悟促读,在人、文的“对话”与碰撞过程中形成带有个性的思想和语言。不同学生,由于知识结构、理解能力、生活体验、思维角度不一样,对文本的解读也会存在差异,正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语文老师要懂得尊重学生个性化的解读,提倡“百花争鸣”,并通过“百

7、家争鸣”去伪存真。因为中职生的社会成熟度低,认知结构和思考简单,对真伪、美丑、精华、糟粕的分辨能力较差,容易兼收并蓄。  比如,在教学莫泊桑的《项链》时,学生对主人公玛蒂尔德命运的看法也各不相同,有人认为她的悲剧是自作自受,这是她追求虚荣所付出的代价;有人感慨命运对她的残酷,对她深表同情;有人则赞赏她的诚实、守信、坚强;有人感慨社会的不平和人性的弱点,有人认为“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认为她的爱美之心无可厚非;有人认为,她敢于追求美好生活,也是人之常情……6这时,我们既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感悟,又要注意引导学生认识玛蒂尔德的穿着打扮的“爱美之心”超出

8、了一般人,认识她把得到理想生活的希望全然寄托在青春美貌上,寄托在婚姻上,这才是造成她人生悲剧的根源所在。  又如,在教学《列车上的偶然相遇》时,我让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