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微课资源,实现课堂翻转

善用微课资源,实现课堂翻转

ID:31013543

大小:110.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1-05

善用微课资源,实现课堂翻转_第1页
善用微课资源,实现课堂翻转_第2页
善用微课资源,实现课堂翻转_第3页
善用微课资源,实现课堂翻转_第4页
善用微课资源,实现课堂翻转_第5页
资源描述:

《善用微课资源,实现课堂翻转》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善用微课资源,实现课堂翻转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微课”、“翻转课堂”已然成为教育领域的高频词汇。笔者从微课、翻转课堂的含义入手,着重介绍了中职专业课翻转课堂五步曲,即:第一步,教师制作微课,优化学习资源;第二步,学生自主学习,记录重点难点;第三步,师生在线交流,了解知识掌握;第四步,教师有的放矢,师生课堂互动;第五步,知识深度拓展,提升综合能力。同时,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对微课制作以及翻转课堂取得的成效及翻转课堂的可持续实践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微课;翻转课堂;中职专业课  当代教育正在从“知识本位”走向“综合素质本

2、位”,即走向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融为一体的教育。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下,知识的掌握,可以通过课前的微课自学来高效地完成,课堂上多出来的时间,可以更好地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养成科学研究的态度,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相应的技能。我校师生积极尝试,在杭州市中职微课开发和翻转课堂实践中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实践。《中国教育报》2013年12月17日第五版报道我校教师在杭州市微课启动仪式暨翻转课堂教学研讨会上的精彩展示。“翻转课堂”之所以推广,是因为有效。因为微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更加自主,翻转课堂让学生学习体验更加深刻。  一、“微课”与“翻转课堂”

3、的含义及关系8  笔者查阅了关于微课的解释,不同专家对微课给出了不同的定义,相应的定义更是多达十几种。其中,笔者对微课的理解更倾向于郑小军对微课的定义:“微课是为支持翻转学习、混合学习、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等多种新型学习方式,以短小精悍的微型流媒体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精心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趣味性、可视化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包。”  所谓“翻转课堂”,笔者认为相对于传统课堂先教后学的教学结构而言,即从先教后学转变为先学后教,课堂外学生预先通过微课等资源先行学习新知识,课堂上进行师生互动交流、答疑探讨、深度生成,完成知识的内化

4、与吸收。  通过以上定义可见,微课是一种教学资源,翻转课堂是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微课为翻转课堂提供资源支持,翻转课堂为微课走向应用提供市场。一定程度上来看,微课开发使用质量越高,翻转课堂的实现就越有成效;课堂的成功翻转,学生的有效学习,会促进微课资源的进一步开发。  二、基于微课的中职专业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  笔者所授课程《前厅服务》是中职旅游专业核心课程之一,突出岗位能力(主要包括预订受理、前台接待、礼宾服务、大堂副理等岗位),进行任务设计,提倡项目教学。  传统课堂的教学流程是:第一步,理论学习:课堂介绍工作规范、操作步骤、实训标准;第二步,模拟

5、实训:实训室进行教师示范展示,学生技能练习,教师纠错、点评,小组互评;第三步,课后深化:回家作业的形式,反思总结。  传统的教学流程循规蹈矩,看似面面俱到,其实存在以下问题:①8课前教师不明学情,只能根据固有经验备课,学生即便预习也无章可循;②课中教师根据经验授课,不能满足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化需求;③课堂组织占用大量时间讲授新知,缺少师生有效互动,更是难以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④课后作业也是统一布置,容易造成会的学生缺乏动力,不会的学生没能力完成;⑤专业课注重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而传统课堂则很难完成。  鉴于此,笔者进行了翻转课堂的“五步曲”的探索尝试,如

6、图1所示。  图1为实现翻转课堂的“五步曲”  下面,以《电话预订》为例,介绍翻转课堂有效实践之“五步曲”。  第一步,教师制作微课,优化学习资源。  首先整体思考设计微课内容,要涵盖理论和实践。注重时间短、内容精、模块化、情景化。在8分钟时间中设计四个板块内容,如图2所示。  图2为电话预订微课视频的设计  其次要精心设计微课的形式,包括声音录制、画面设计、视频人物选择等,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只有具备吸引力,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制作学生愿学、易学、乐学的微课资源。  第二步,学生自主学习,记录重点难点。  教师将制作好的微课上传到学

7、习平台,学生可以在上课之前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登录平台进行学习。视频只有8分钟左右,学生可以暂停、回放、重播,随时记录重点难点。学生学习变得轻松、自主。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的“传道授业”的整体时间,学生可以化整为零的实现知识学习。  第三步,师生在线交流,了解知识掌握。  在学习平台上,师生、生生可以随时互动。教师的“解惑”8功能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发挥,并可以借助所有平台学生的力量交流答疑。平台上、交流区经常可见学生提问、专题讨论、新观点提出、学习资源“找茬”等。这样的在线交流,可以不即时,但是学生比传统课堂要积极、投入。  教师根据学生交流内容,进行梳理分析

8、,这无疑增加了教师工作量,但是却让备课更有针对性,重点、难点的设计更科学合理,从而真正做到以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