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长腿水叶甲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水稻长腿水叶甲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ID:31013962

大小:6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1-05

水稻长腿水叶甲的发生与综合防治_第1页
水稻长腿水叶甲的发生与综合防治_第2页
水稻长腿水叶甲的发生与综合防治_第3页
资源描述:

《水稻长腿水叶甲的发生与综合防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水稻长腿水叶甲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摘要介绍水稻长腿叶甲的形态特征,针对其生活习性和危害特点,提出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治理措施。关键词水稻长腿水叶甲;发生;防治水稻长腿水叶甲属鞘翅目、负泥甲科,别名稻食根叶甲、稻食根虫、饭米虫等。它分布广,以幼虫在土层下为害水稻须根,造成植株矮小,叶片黄瘦,须根腐烂,严重时使整株叶片枯萎死亡。该虫为害病期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武夷山市在20世纪50〜60年代有发生过危害,以后并未严重发生。2006年有2个乡镇发生集中连片5.33hm2的危害,严重的0.8hm2

2、造成整个HI块植株枯萎死亡。经调查,发现其他乡镇也零星发生小面积的危害,并有扩大面积的发生趋势,这样会给农业生产造成较大的损失。1形态特征(1)成虫。体长6〜9mm,宽2〜3.2mm,体绿和褐色,基色淡棕色,具金属光泽。头部铜绿到紫黑色;头被细刻点及毛,额瘤隆起;触角不完全棕色,第一节很膨大,一般各节基部棕红或淡棕,端部黑褐;前胸背板铜绿或金绿;鞘翅底色棕黄或棕栗色,带绿色光泽;足棕红或淡棕,腿节背面后半部具金属深蓝大斑;腹面被银色毛。(2)卵。长椭圆形,稍扁平,排成卵块状,呈淡黄色,每块约20粒

3、。(3)幼虫。末龄虫休长9〜10mm,头小,腹部肥大且略弯莒,休白色,具有3对胸足,无腹足,尾端具有1对尾钩。(4)蛹。门色,长约8mm,外有胶质薄茧,呈红褐色。2寄主与危害特点(1)寄主。有稻根、菱白、矮慈菇、莲藕、稗、眼了菜、鸭舌草等植物。(1)危害特点。幼虫为害水稻须根,成虫取食水稻叶片,受害后植株矮小,叶片黄瘦枯萎,须根腐烂,大发生时,幼虫可将整块出的水稻为害致死,然后顺水迁移到其他田块继续为害。3生活习性水稻长腿水叶卬在我区每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根部或冇水的土层下16〜30cm处越冬,第

4、二年土层下15cm处土温稳定在18°C以上,幼虫爬至土表层为害,土温23°C为害最盛。我区4月屮旬至5月上旬幼虫开始取食,5月屮旬出现各虫态,5〜8月化蛹,7月进入羽化和成虫产卵盛期,7月下旬至8月上旬进入孵化盛期,10月开始越冬。卵产在眼了菜、稻、莲、长叶泽泻叶背面,卵期6〜9d,长者有lid,多在中午或晚上20时孵化,其中14〜18时最多,孵化后爬至土中为害嫩根。幼虫喜群集咬食稻须根,严重时1株水稻地下须根有数I•条幼虫为害,使植株快速枯萎死亡。幼虫期有10个多月,成熟后形成薄茧化蛹。蛹期15

5、〜17d,成虫在土中羽化爬至水面,在叶片上停息,经1〜3d即进行交配和产卵,产卵期4〜8d。成虫寿命7〜lid,每只雌虫平均产卵13()粒,成虫有假死性,但很活泼。4综合防治技术应采取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治理措施。主要采取控制田间冇效虫源、合理调整作物布局、低龄幼虫期进行药剂防治等综合防治技术。4」农业防治主要是减少幼虫越冬场所,消灭土中的幼虫,借以控制虫害。一是冬季排除田间积水,做好犁冬晒白,大田“三面光”工作,避免出现田间稻桩朝天、朵草从生,为幼虫捉供优越的越冬场所,致使虫量逐年上

6、升、虫口密度不断捉高的现彖发生。二是实行水旱轮作,可大力推广烟—稻、玉米一稻、菜一稻等轮作方式,以切断或减少水稻长腿水叶甲的食料及滋牛场所。清除皿间杂草,翻地时把眼子菜、鸭舌草等水生植物压入泥中。三是成虫盛发期用眼子菜等诱集成虫,产卵后集中烧毁或深埋。四是犁耙田后,放群鸭啄食害虫,以减少虫源。4.2化学防治应掌握把水稻长腿水叶甲消灭在最早的越冬场所和大田危害初期,以减少损失。药剂应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并轮换使用。(1)在秧ED和大ED翻耕前,用生石灰1500kg/hm2或3%"夫喃丹45k

7、g/hm2撒施,然后进行翻土耙平,以达到“治秧田、保大田'‘的廿的。(2)根据虫害发生的规律,结合田间调查,测报虫害发生的时期,掌握在幼虫为害初期进行根区土层施药,用50%辛硫磷2400mL/hm2或4.5%高效氯氤菊酯2700mL/hm2,对水22.5kg稀释后均匀喷在450kg细土屮样匀制成毒土,或用3%咲喃丹45kg/hm2加450kg细土拌匀制成毒土,于大田排水后,在下午或傍晚均匀撒施在大田中,待到第二犬放深水3.3cm润田,3d后恢复大田正常肥水管理,确保药剂防治效果。5参考文献[1]葛

8、斯琴,王书永,杨星科•中国弟叶甲属四新种记述(鞘翅目,叶甲科,叶甲亚科)(英文)[J]•动物分类学报,2002(2):326-329.[2]葛斯琴,杨星科,李文柱.中国叶甲亚科三种幼虫形态学研究(梢翅目,叶甲科)(英文)[J]•动物分类学报,2003(4):584-588.[3]葛斯琴,崔俊艺杨星科•柳二-

9、•斑叶甲两亚种比较形态学研究(鞘翅口,叶甲科,叶早亚科)(英文)[J]•动物分类学报,2004(3):415-42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