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的途径和误区

小学数学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的途径和误区

ID:31015930

大小:10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5

小学数学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的途径和误区_第1页
小学数学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的途径和误区_第2页
小学数学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的途径和误区_第3页
小学数学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的途径和误区_第4页
小学数学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的途径和误区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的途径和误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小学数学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的途径和误区  摘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使每个学生的才能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探讨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途径和常见误区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情境;问题情境  教学情境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主客观的多种形式所营造的与教学内容有关,又与现实密切相联系的教学状态。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通过提出富有挑战性的与当堂课所学内容相关的问题来创设教学情境是最为常见的手段和方法。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本

2、文现对问题情境创设的常见途径和误区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创设问题情境的途径  1.利用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可采用讲故事、猜谜语等方法,把枯燥的数学符号、抽象的概念和公式,变成有实用性和愉悦性的具体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得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例如,我在教学“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时,给学生设计了一个这样的故事情境:5  (1)小王、小李和小张是好朋友,三个人一起去逛超市的时候,发现超市有个爱心大抽奖活动,奖品非常诱人,是价值100~2000元的现金奖品。抽奖的条件是一次性购买100元的学习用品。小王掏出口袋,一看只有20元,小李只有30元,

3、小张最多,但也只有50元。三个人各自的钱都不够抽奖,但他们三个又不想浪费这个难得的抽奖机会。这时候小李灵机一动,说:“我们三个都不够100元,但我们合起来就有100元,抽奖后获得奖品我们按照出钱比例分,怎么样?”小王和小张都点头同意。然后三个人合在一起,去抽奖。幸运的是,他们获得了1500元的现金奖品。请问,他们三个各自能分到多少呢?  (2)小张是个品学兼优的三好学生。分到奖品的路上,她想起班里有三个贫困学生甲、乙和丙。他们三人的生活条件都比较差,其中甲比乙条件略好,乙比丙又略好。小张决定把自己分到的现金奖品按照1:2:3的比例分给甲、乙和丙,请问三个人各能分到多少?  通过上面设置的故

4、事情境,教师引导学生掌握了按比例分配的数学知识,将枯燥无趣的数学知识以富有情趣的数学故事来呈现出现,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较强的学科,前后知识存在紧密联系。因此,在学习新知识时,要充分利用数学学科这一特点,认真分析知识的前后联系,寻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创设能利用旧知识探索新知识的问题情境,从而让学生学会利用旧知识来掌握新知识的能力。教师应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角度出发,结合教学内容设置一个良好的复习铺垫情境,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力求使新知识点与学生的5“最近发展区”有效地同化、顺

5、应和迁移。  例如,我在教学《周长的认识》时,借助多媒体,播放毛毛虫沿着一片树叶的边缘爬行一周的录像。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后,让他们思考:如果给毛毛虫所爬行的轨迹起一个名字的话,你们会叫它什么呢?(毛毛虫爬行的轨迹就是树叶一周的长度,简称周长)。这时候引入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图形,模拟毛毛虫沿着图形四条边爬行,然后让学生学会计算图形的周长。这样的情境导入符合现代教学的理念与发展的趋势,让新知的学习更加生动。  3.利用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对小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知识就是将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进行总结和归纳。因此,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能够让学生把学术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合理有效

6、地创设生活情境,可以使数学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加强感知,突出重点,激发思维,轻松接受新知识。教师要尽量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中学习,引领学生走进生活,学会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情境”联系起来,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例如,我在教学《加法的交换律》时,我给学生讲了小明买水果的故事:小明妈妈让小明去商店里买5元苹果和10元梨。商店老板对小明说:“我给你10元梨和5元苹果,但是你要多加1元钱才行”。这时候,小明该怎么办?要不要加这1元钱呢?同学们怎么看?通过这个生活例子,让学生掌握5+10和10+5的加法交换律的知识,

7、学会将这种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5  例如,我在教学《植树问题》一课,我带领全班学生展示了马路边植树、小朋友排队、路灯等一些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体会间隔的含义。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欲,而且使他们体会到只要用数学眼光留心观察广阔的生活情境,就能发现在平常事件中蕴含着的数学规律。教学时,让学生为自己的校园设计植树方案,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体会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事情都有与植树问题相同的数量关系,感悟数学建模的重要意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