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是 “读” 出 来的

语文是 “读” 出 来的

ID:31017792

大小:10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5

语文是 “读” 出 来的_第1页
语文是 “读” 出 来的_第2页
语文是 “读” 出 来的_第3页
语文是 “读” 出 来的_第4页
语文是 “读” 出 来的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是 “读” 出 来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语文是“读”出来的  摘要:作为传统的母语教学,语文学科无论是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还是在现实社会中都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如何才能真正学好语文呢?文章提出朗读对语文水平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能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培养语感,增强理解能力,进而陶冶情操。因此,要学好语文,首先要在“读”上下足工夫。  关键词:朗读创设情境持久性渐进性实用性  “读”,是语文教学永恒的主题词。然而纵观当前大背景下的中考试卷,“读”却没有受到足够重视,人人都知道叫好,但无人叫座。“默写+阅读+写作”的考试模式根深蒂固且一成不变,从表面上看,这样的考试形式似乎与《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三维目标”并不冲突甚至是不谋

2、而合。但是,只要认真地分析,就会发现这样的考试形式完全将语文学科的拼音、字、词、句、段、篇等内容孤立起来,割裂“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之间的内在联系,且题型繁琐,孰轻孰重,无法权衡,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语文教师首先应当确认这种教学的最大特点是让学生学会阅读、欣赏和写作。因此,“读”和“写”就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也就是培养学生读书的能力和自由抒发思想感情的能力。中国传统的国文教学方式,可以说就是“读”和“写”两项;二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以“读”促“写”,以“写”带“读”。而且“读”5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要更大一些。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讲的

3、就是这个道理。作为一个普通的语文教育工作者,我认为要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就必须树立正确的语文学习观,以“读”为本,在学生“读”的过程中检测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那么,到底如何“读”、怎样“读”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设“读”的情境  在解读优美的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时,教师要应用多样的形式如观赏电视片、图片、听歌曲、讲故事等形式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的情感和文本建立联系。例如在教《安塞腰鼓》一文时,由于散文所体现的地域特点和江南学生所处的环境大不相同,学生无法直观地走进这篇散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需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在上课

4、前多下载一些关于黄土高坡人生活、跳舞时的图片,还可以通过电脑下载高原人舞动安塞腰鼓时的影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北方人特有的豪迈与粗犷,这样的课堂就不会枯燥无味了。  罗曼?罗兰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从来就没有人读书,只有人在书中读自己,发现自己或检查自己。”这就要求教师搭建平台,让学生读书时读到“自己”。所谓读到“自己”就是通过阅读文本而情不自禁地联想到自身相似的情感,自己熟悉的生活,自己熟悉的社会,进而与作者产生心灵共鸣。如教学富兰克林的《哨子》时,可以要求学生以《我的哨子》为题进行讨论。学生通过教师构建的平台受到作品形象熏陶,不断丰富完善自己,不断超越“旧我”,再造“新我”。5  二、关注“读

5、”的持久性  我曾对八年级学生进行过一次课堂上的当堂检测,选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23课韩愈的《马说》,我出的抽测题目很简单:(1)花10分钟时间阅读本文,结合课文底下的注释,想怎么读就怎么读,遇到不懂的可以与同学相互交流。(2)再利用5分钟的时间背诵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大约10分钟后,我开始了当堂测试,随机提问了几个学生:“文章主要写了什么?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抒发了作者的什么情感?”学生的回答都不尽如人意,要么离题太远,要么照本宣科。大部分学生能够流畅地背下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但问他们是怎么背下来时,他们几乎个个哑口无言。学生从小学一直念到初中,在老师们的引领下应该已经学习了几百篇课文,而通过这次

6、简单的课堂检测我却发现,他们居然不能够独立阅读一篇课文,而且是一篇简单的文言文。他们连15分钟的时间都坚持不下来,这样缺乏耐力和持久性的学生如何能面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呢?语文之“读”,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它需要方法,更需要毅力,要“读”好语文,要在语文学科面前屹立不倒,就必须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脱离文本、走马观花是语文学习的大忌。  三、注重“读”的渐进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为学生创设焦点式问题,引导学生探究问题情境的关键方面,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深入持久地思考。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果时刻记住将字词句段、听说读写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学生就会集中注意力,充分地“读”,在“读”中

7、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5中受到情感熏陶,呈现出渐进性的思维特征。只有在“读”中层层加深,层层提高,加深后再“读”、再体验,当中穿插“写”的练习。在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获得阅读快感,产生思维顿悟,从而有利于开展新一轮的阅读实践。只有这样不断良性循环,“读”才能散发出永恒的魅力。  四、落实“读”的实用性  语文就是生活,不仅要容纳青少年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