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美学中的俄狄浦斯情结解读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美学中的俄狄浦斯情结解读

ID:31025261

大小:107.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05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美学中的俄狄浦斯情结解读_第1页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美学中的俄狄浦斯情结解读_第2页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美学中的俄狄浦斯情结解读_第3页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美学中的俄狄浦斯情结解读_第4页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美学中的俄狄浦斯情结解读_第5页
资源描述: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美学中的俄狄浦斯情结解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美学中的俄狄浦斯情结解读  摘要: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美学,对文学创作或者文学评论都有着重大的影响,而俄狄浦斯情结一直是精神分析美学中探讨的焦点之一。本文试分析了弗洛伊德对古希腊戏剧《俄狄浦斯王》中的恋母情结的解读,并以茨威格的《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为例阐释了此种情节对文学作品的影响。  关键词:弗洛伊德俄狄浦斯情结恋母情结  《俄狄浦斯王》是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它取材于忒拜系统的神话故事,讲述的是忒拜国王拉伊俄斯从神谕中得知他的儿子俄狄浦斯长大后将杀父娶母,于是在俄狄浦斯出生时,忒拜王用铁丝穿其脚踵,令仆人抛于

2、荒山野岭,但却被科任拖斯国王玻吕玻斯收养,俄狄浦斯长大成人之后,“杀父娶母”的预言一一应验的故事。这样一个人物的命运,引起了人们经久不衰的兴趣,几乎所有西方著名的批评家、美学家和哲学家都就其发表过自己的看法。索福克勒斯也因此被称为是“戏剧艺术的荷马”。《俄狄浦斯王》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不仅成为西方文学批评史中的一个持久的话题,而且也成为整个人类所要解答的一个谜,即斯芬克斯之谜,一个关于人的谜语。命运观、过失论、恋母情节、替罪羊机制是评论家论述《俄狄浦斯王》悲剧原因的四条主线。本文将从弗洛伊德对俄狄浦斯情节的解读角度出发,浅析俄

3、狄浦斯情结即恋母情结的文学意义及社会意义。  一、俄狄浦斯情结形成的原因7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我们每个人都可能会伴随一种情结长大,表现为对母亲不正常的依恋,因为这种情结出自古希腊的戏剧《俄狄浦斯王》中,所以被称之为俄狄浦斯情结。弗洛依德认为,潜意识的本能是人的行为动机产生的原因,人的本能分为生之本能和死的本能,而生的本能由自我本能和性本能两部分构成。弗洛依德特别重视性本能,他主张人的性本能背后的动机性源泉或力量可称之为力必多(libido),或者说称为性力(欲力)。弗洛依德认为,力必多是一种心理本能,特别是性本能。

4、在他看来,在性的背后存在着一种潜力,不断地驱使人去寻找快感,这些快感与性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弗洛依德认为,“人的行为都有它的动机,动机决定人的行为,而动机是心理的,它要是由力必多心理的性本能所驱动、所支配的。”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活动过程大致应该分为三个阶段,依次为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处于无意识系统,是本能的储藏库。本我属于非理性力量,奉行快乐原则,总是谋求把本能投向外界对象进行发泄。在外界不具备的情况下,本我则会把本能投向外界对象在内心世界中的幻像进行发泄。本我挪出一部分力量把自身中的理性潜能激活,形成自我。自我奉

5、行现实原则,运用理性力量为本能在外界寻找发泄对象。社会伦理规范被同化,便形成超我。超我奉行理原则,负责监督自我对本我要求的满足情况。超我严禁本能在外界对象上或在内心幻像上进行发泄,并根据自我对这一禁令的执行情况对自我进行奖惩,使自我或感到自豪,或感到内疚。”个体年幼时对这种力比多即性本能的压抑便形成了俄狄浦斯情结即恋母情结,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恋母情节,只是在成长过程中超我压制了本我的爆发。7  二、俄狄浦斯情结的表现  《俄狄浦斯王》中,对本我的描述或者解释并不是非常清楚,但是我们也可以从俄狄浦斯离家出走看出来这一情结对他的

6、本我的影响。在得知神谕后,他从养父母家出走,因为怕自己会害死自己的养父母并导致罪恶。这正说明了,饿狄浦斯所谓的本我已经在无意识中受到了多方面的影响:  1.觉得自己会害人。因为神谕这样说他会杀父娶母,他就很害怕,本身说明自己对于自己没有信心,对自己是否会加害父母也不能确定;或者是俄狄浦斯心中的不安分被神谕道破天机,他才狼狈地下决心要从家里出来。  2.他觉得神谕说的杀父娶母是个很难承受的罪名,说明他也接受了当时的观点,既不能杀父也不能娶母。但是,当他意识到这是一种罪名的时候,就表明他的本我已经去思考过这个问题,并被这个问题所纠

7、缠。杀父娶母的原因有很多解释,但不管原因是什么,可以确定的是,俄狄浦斯心中的本我想通过杀父娶母或者近似的举动实现心中被现实掩盖的快乐,即使实现这个目标的手段是不道德或者是不能被人类接受的。  俄狄浦斯弑父娶母这一行为充分体现了他的心理活动过程中力比多的指向,戴着“不知情”的假面,本我最本能的愿望得到释放,恋母情结转化为行动。  三、俄狄浦斯情结与观众的认同7  弗洛伊德认为,这部古希腊戏剧能同样地感动现代观众和当时的观众,就在于我们内心中也有一种东西,与戏剧中主人翁的命运是不谋而合的。这种不谋而合的东西,就是恋母情结。观众借助

8、于戏剧实现了童年时候的愿望。俄狄浦斯无意中杀父娶母,正是标志着恋母情结的实现。只不过,观众比主人翁幸运的多,因为我们在社会伦理和道德的压制下,也在自身的控制力帮助下,成功地转移了对于母亲不合适的爱的冲动和对父亲不应有的妒嫉。这个本我也是我们有的,因为“本我对快乐原则的奉行决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