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言文教学方法的点滴尝试

关于文言文教学方法的点滴尝试

ID:31025869

大小:10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5

关于文言文教学方法的点滴尝试_第1页
关于文言文教学方法的点滴尝试_第2页
关于文言文教学方法的点滴尝试_第3页
关于文言文教学方法的点滴尝试_第4页
关于文言文教学方法的点滴尝试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文言文教学方法的点滴尝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文言文教学方法的点滴尝试  摘要: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了如何有效地进行文言文教学。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自主探究;思维能力  文言是在先秦时口语的基础上形成的,开始与口语很接近,后来口语向前发展了,书面语和口语的距离越拉越远,慢慢地就变成了一种脱离口语的书面语言。文言文中第一个“文”,是书面文章的意思;“言”是写、表述、记载的意思;最后一个“文”,是作品、文章的意思。“文言文”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  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织部分,如何进行有效的文言文教学是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不断探究的主要问题之一。

2、  那我们究竟该如何学习文言文呢?  叶圣陶先生说:“无论学什么学科,都该预先清楚为什么要学习它。认识清楚了,一切努力才有目标、有方向,不至于盲目的胡搅一阵。”[1]  与以往教学大纲相比,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关于文言文学习的要求又向前迈进了一步。首先,提升了文言文的学习目标。其次,调整了将文言文教学异化为文言词法、句法教学的倾向,而是将文言词法、句法与具体的阅读实践结合起来,在阅读实践中学习并运用词法和句法。再次,把文言文教学由过去的“落实字词句为目的的串讲式教学”转变为全面落实“三个维度”的整体教学。5 

3、 根据新课标的规定,我们在今后的文言文教学中应该积极探索一些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教学方法。  一、从“字”的角度去溯源  文字是语言的符号,词义是语言的基本单元,而汉字是表意系统的文字。很多文字的本义都可以从字形的特点来判断。  比如,《过秦论》中有“追亡逐北”一句。“北”指逃跑者。析出这一义项,可以从字形入手。“北”是个象形字,像背对着的两个人。《说文解字》说:“北,乘也。从二人相背。”[2]由此,引申出了“败北,逃跑”等义项。再如,《报任安书》中有“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一句。“膑脚”,书上解释为“砍去膝盖骨。膑,是膝盖骨。”“脚”离“膝盖骨

4、”是很远的,为什么要说成“膑脚”呢?《说文解字》说:“脚,胫也。”“脚”的本义是“小腿”,在词义演变的过程中,才逐渐取代了“足”的义项。  这样的例子在文言文中很多。但在实际教学中,不是每一个文言实词都要进行如此细致的词义探源。只要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适当地进行拓展,就能起到探究词义本源、搞清古今词义区别、指明学习文言实词途径的作用。  二、充分利用“读”的过程  文言文语言凝练典雅,古朴优美,富于韵律,适于诵读。苏轼也曾说过:“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首先,要正确朗读,粗解文意。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力求在正读音、识文字、明句读

5、、察语气的基础上对课文有初步的整体感知。其次,要认真品读,领会情感。朱熹说:“5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这也就是说,通过反复的诵读,涵泳品味,文章的情感会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再次,要反复诵读,加深理解。背诵不是一次性完成的,需要多次反复,随着生活阅历的增加,阅读面的扩大,知识的丰富,学生对这些已经“吞下去”的精粹语言,通过不断的“反刍”和揣摩,将会有新的领悟和体会。  总之,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读”的过程,并且要做到有层次、有目的地“精度”“活读”。  三、借

6、助多媒体进行教学  作为视听媒体与电脑组合的多媒体进入课堂后,为我们的文言文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如,在教学《归去来兮辞》时,可以把文中共含的15幅图画,用多媒体制成图文并茂并配有音乐的课件。随着一张张课件的播放,可以把学生引领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情景之中。  荧屏上以历史为题材的影视作品层出不穷。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观看相关影片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在教学《鸿门宴》时,可以带领学生观看《西楚霸王》,了解刘邦、项羽的最后结局。从而,使学生能更进一步的认识到“鸿门宴”在刘项之争的重要作用。  多媒体以其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特点使

7、得枯燥乏味的学习变得趣味横生,也使复杂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易懂。可以说,多媒体的使用让文言文的课堂生机盎然。  四、在问题探究中感悟5  像现代文阅读教学一样,我们的文言文教学在疏通大意以后,也要对文章进行深入地解读,教师要引导学生进一步就文本的内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  如,在教学《孔雀东南飞》,“双双殉情”的结尾时,可以向学生提问:结尾除了写“双双殉情”,还有没有其他的内容可用来结尾?同学们于是提出了许多设想:(1)焦、刘双双私奔;(2)刘兰芝嫁给太守之子,气死焦母;(3)让焦母突然死去……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对上述设想各抒己

8、见。“私奔”不合现实,即使逃跑仍会遭到迫害;刘兰芝重嫁,有损形象,也歪曲了作品的主题;焦母死去,这是在掩盖矛盾,削弱了作品的社会意义。最后,得出结论,只有“双双殉情”的结局,才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