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细节,感悟人物形象

品味细节,感悟人物形象

ID:31031073

大小:10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05

品味细节,感悟人物形象_第1页
品味细节,感悟人物形象_第2页
品味细节,感悟人物形象_第3页
品味细节,感悟人物形象_第4页
品味细节,感悟人物形象_第5页
资源描述:

《品味细节,感悟人物形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品味细节,感悟人物形象  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表现人物感情,点明人物关系,暗示人物身份等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它往往用极少量、极精彩的笔墨将人物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和盘托出,让读者欣赏评价。一篇文章,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是最有表现力的手法,能起到烘托环境、刻画人物和揭示主题的作用。  一、从外貌描写中揣摩人物形象  细节往往是课文的点睛之笔、感人之处。教学时,教师若能抓住课文细节,引导学生走进细节,感悟语言文字后面蕴涵的东西,仔细揣摩其“味”所在,那么将对帮助学生领悟整篇文章起促进作用。我在执教《少年闰土》一课时,就采取了品析外貌描写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深入体会,

2、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少年闰土》  《少年闰土》的人物描写极富典范性,在授课时我让学生自主分析人物外貌描写,准确品味人物形象。  师:找出课文中描写少年闰土外貌的句子。  (生自学)7  生: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师:你从这段对少年闰土的外貌描写中,看出少年闰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从“戴小毡帽”中看出闰土是一个住在江南一带农村的孩子。  生:从“紫色的圆脸”可看出闰土是一个经常被太阳晒,海风吹的孩子。  生:从“紫色的圆脸”还可以看出他经常劳动,

3、是一个能干的人。  生:从这些外貌描写中可看出少年闰土是一个十分健康、可爱的农村孩子。  这时,教师再点拨学生,让他们懂得我们对少年闰土形象身份的认识都是从少年闰土外貌描写中概括出来,这说明外貌描写能让读者准确地认识人物。  二、从动作描写中感悟人物形象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主要讲述了红三军团长征过草地时,因为断粮,彭德怀忍痛命令战士把自己最喜爱的大黑骡子和其他五头牲口全部杀掉给战士充饥的事。通篇文章贯穿了一个“爱”字,字里行间表现出彭德怀对大黑骡子难以割舍的情意,以及对战士们真挚的爱。怎样有效地引导学生去感悟、揣摩这份浓浓的“真爱”,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所在。教学中,我

4、尝试着利用课文中的几处细节,引导学生细细品味,不仅拨动了学生的心弦,也彰显了这份“真爱”。  【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军帽……】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7  师:读了这句话,你从哪里体会到了彭德怀很爱他的大黑骡子?  生:“缓缓地”这个词语,让我体会到彭德怀心里很痛苦,很爱大黑骡子。  生:我从“摘下军帽”这个细节中体会到彭德怀很敬佩他的大黑骡子。  师:(追问)为什么说很“敬佩”呢?  生:(接着说)因为“摘下军帽”这个动作一般表示对尊敬的人或死去战士的敬意。彭德怀早就把大黑骡子当作自己的战友,因此看得出他非常敬佩大黑骡子。  生:还表达出对大黑骡子的歉

5、意。因为那么多战士饿倒在草地上,只能杀大黑骡子来充饥,那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师:一个驰骋沙场、横刀立马的铮铮铁汉,竟然向一头骡子摘下军帽,行此军人最高的礼节,让我们感受到了彭德怀对大黑骡子深深的爱。这句话后面有个省略号,你认为省略了什么?  生:省略号表示了彭德怀想对大黑骡子说的许多话……  师:你能展开想象,补充说说吗?  (出示投影:大黑骡子呀!。)  生:大黑骡子呀,真对不起,我会永远把你记在心里!  生:大黑骡子呀,为了让更多的战士走出草地,我只能忍痛杀了你呀!  生:大黑骡子呀,实在委屈你了。你就为革命立最后一次大功吧!  ……  彭德怀“摘下军帽”的姿势,已成为孩子们

6、心中永远的丰碑,也激起了孩子们心中的阵阵涟漪。“此时无声胜有声”7,一切都在细节中!小小的标点,也是教学中不容忽视的细节。只有充分、合理地利用好课文中的留白部分,让学生展开丰富想象,补充人物内心活动,学生才会表现得如此动情,才能够比较恰当地感悟到彭德怀当时的痛苦、难舍和崇敬的复杂心理。  三、从神态描写中品味人物形象  一遍遍地读《理想的风筝》,一次次地被感动着……《理想的风筝》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作者以一个学生的语气用朴实的语言刻画了一位残疾教师的形象。文中的刘老师意志坚强、乐观自信,对生活充满了强烈的爱和执着的追求。先摘取神态方面的三个片段――  【“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

7、起一股酸涩的感情……”  “当春风吹绿了大地的时候,人们的身心一齐苏醒,一种舒展的快意便浮上心头。”  “他脸上漾出的那甜蜜的笑,使我觉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个同我一样的少年。”】  ――《理想的风筝》  师:这三句话中的“泛”“浮”“漾”很有讲究,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泛”表现了学生听完了刘老师讲述的故事后涌现出的一种酸涩而尊敬的情感,这是因为刘老师的坚强与乐观而引起了学生的共鸣,因此学生的这种情感是自发的,是发自内心的,是不由人控制的,是非常真诚的。  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