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物理模型教学之路

探索物理模型教学之路

ID:31033097

大小:10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5

探索物理模型教学之路_第1页
探索物理模型教学之路_第2页
探索物理模型教学之路_第3页
探索物理模型教学之路_第4页
探索物理模型教学之路_第5页
资源描述:

《探索物理模型教学之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探索物理模型教学之路  摘要:本文提出创建“物理模型”的必要性以及做物理习题中物理模型的重要性,并对初中物理教学中有关物理模型的实例进行评析,列举了新课程标准引导下物理模型教学的应用实例。  关键词:物理;模型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9-062-2  一、对物理模型的认识  1.创建“物理模型”的必要性。  从广义上讲,物理学中的各种基本概念和过程都可视作物理模型,如物质、长度、时间、空间等,因为它们都是以各自相应的现实原型(实体)为背景加以抽象出来的物理概念;从狭义上讲,只有那些反应特定问题

2、或特定具体事物的结构才叫物理模型,如我们初中阶段提到的质点、匀速直线运动等,一般情况下,我们在物理教学中谈的都是狭义上的物理模型。  物理学的目的在于认识自然,把握自然,而自然界中任何事物都与其他事物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在不断地变化着。面对复杂多变的自然界,人们着手研究时,总是遵循这样一条重要的方法论原则,即忽略次要因素,抓住主要矛盾,或从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次深入。根据这条原则,人们在处理复杂的问题时,总是试图把复杂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较为简单的问题逐个突破。正是基于这个思维过程,人们创建了6“物理模型”这一工具和概念来解决问题。  2.做

3、物理习题中物理模型的重要性。  俗话说做人要有榜样,做题要有例题和模型。做物理习题是学习物理的重要一部分,做习题时一样能够体会、了解物理学的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以实际的物理问题为背景,通过抽象建立理想化模型,再应用已有知识、规律去求解,从而得到新的结论(规律),这对学生而言,就是一种创新思维活动。  教师要摒弃那种单一的重复操练,选择一些灵活性、开拓性、应用性、发散性的物理例题、模型,使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研究、探索,并能够及时的归纳和反思,这既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也能使学生在应试时表现出很强的竞争实力。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有关物理模型的实例评析

4、  1.把研究对象理想化的模型。  初中阶段中出现的有光滑平面、真空、理想电压表、电流表、点光源、光线、磁感应线、原子模型等。  象这种用来代替由具体物质组成的、代表研究对象的实体系统,称为对象模型(也有称为概念模型),也可理解成实际物体在某种条件下的近似与抽象,还有常见的如“力学”中有轻质绳子或轻质杠杆、轻质弹簧、轻质滑轮、轻质滑轮组等等。6  近似与抽象具有理想化的含义,在物理教学中理想化实际上就是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例如理想电压表、电流表,在初中阶段我们就认为电压表的内阻是无穷大的,电流表的内阻是0。这是将研究的对象理想化的结果。  模型是对实

5、际问题的抽象,每一个模型的建立都有一定的条件和使用范围,学生在学习和应用模型解决问题时,要弄清模型的使用条件,要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运用。比如一列火车的运行,能否看成质点,就要根据质点的概念和要研究的火车运动情况而定,在研究火车过桥所需时间时,火车的长度相对于桥长来说,一般不能忽略,所以不能看成质点;在研究火车从北京到上海所需的时间时,火车的长度远远小于北京到上海的距离,可忽略不记,因此火车就可以看成为质点。  2.把具体过程理想化的模型。  在八年级物理教材中介绍的伽利略斜面实验,是一个理想实验,它为牛顿第一定律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可见理想化实验并不是脱离实

6、际的主观臆想,它是以实践为基础,运用逻辑法则进一步揭示出客观现象和过程之间内在逻辑联系,并由此得出结论。  物理过程总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将条件理想化便可以突出主要的物理现象与过程,这就是过程模型方法。类似的还有我们在运动学中的匀速圆周运动、匀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简谐运动等均属过程模型。  在很多的实验过程中,有些过程是相当复杂的。我们可以忽略次要矛盾,抓住主要矛盾,将一个复杂的物理过程抽象成为一个我们熟知的问题加以解决。例如在初中阶段,我们还会遇到真空钟罩模型、无阻力模型等等。  3.把图象作为模型。6  数学教学中的二维坐标图中在物理教学中还有着

7、以下重要的物理意义:一轴、二线、三斜率、四面积、五截距、六交点的含义是物理学习中很重要的。有的可表示为时间、路程,面积也可表示为位移等等。  物理运动学的教学中常通过st图、vt图像来比较运动的快慢,分析运动的种类。  电磁学教学中通过磁感线分布图来比较磁场的方向和强弱。  实验教学中还可通过作出图象来探究某种规律:例如探究物质密度(物质质量与体积关系)要用到mv图象;探究物质重力和质量关系时要用到Gm图象;探究电流I与电压U、电阻R关系时要画IU、IR图象等。  在各类习题中还出现的各种图象:如初二下学期浮力教学中的F浮t图象、F浮h图象、F拉h图象、电学

8、中的PR图象、PI图象、PU图象、IU图象等。这些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