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氧化氮的发现历程

一氧化氮的发现历程

ID:31034950

大小:10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5

一氧化氮的发现历程_第1页
一氧化氮的发现历程_第2页
一氧化氮的发现历程_第3页
一氧化氮的发现历程_第4页
一氧化氮的发现历程_第5页
资源描述:

《一氧化氮的发现历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一氧化氮的发现历程  摘要:一氧化氮,曾经的大气污染物,现在是细胞间的信号分子;硝酸甘油,曾经的炸药,现在是心血管特效药。这得益于三位美国药理学家(Furchgott,Ignarro和Murad)的重大发现,他们因此获得1998年诺贝尔医学奖。回顾其发现历程,不禁感叹他们“让实验说话”的精神和巧妙的实验设计思路。  关键词:一氧化氮;发现历程;硝酸甘油;EDRF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13)11-026-001  1.背景  1953年Furchgott发表首篇乙酰胆碱(ACh)致兔离体血管条收缩的论文,与当时公认的给动

2、物静注ACh引起血管舒张的观点相反。但因其实验重复性好且观察无误,他坚持己见。  2.质疑  1962年Jellife医生发现并报道在血清素预收缩的血管环上,低浓度ACh导致其舒张,很高浓度ACh才使其收缩。遗憾的是此文章当时并未引起重视,而ACh对非血管平滑肌收缩效应已确定,致使ACh对离体动脉血管作用存在悖论。长达20年一直无人深究或对Furchgott观点提出质疑。直到1978年,Furchgott实验室的一次偶然事件才使这一矛盾得以澄清。  3.转折5  技术员David未按Furchgott的实验步骤操作,结果发现拟用于预收缩血管的CCh(ACh类似物)并不使兔

3、主动脉环收缩,相反使其舒张。他向Furchgott抱怨:一定是哪儿出了问题。  4.思考  Furchgott来到实验室仔细检查了实验,他首先注意到David未按他写明的加药顺序进行实验,即在还未洗掉浴槽中去甲肾上腺素(NA)时就加入了CCh,这时血管环处于收缩状态。同时他发现CCh确实总是引起收缩状态的血管环舒张。于是他们一起检查其原因:CCh被NA污染了?可重配的CCh仍使动脉环舒张;用新配的ACh替代CCh加入浴槽,仍是舒张反应。此时他注意到,以往实验用的是螺旋血管条标本,而David采用的是易制备的主动脉环。于是他们开始比较这两种标本制备是否会造成血管反应性的差异

4、。  把对ACh呈舒张反应的血管环取出浴槽、剪成血管条,再挂入浴槽后加入ACh。Furchgott注意到标本制备时干净利落,一次就顺利挂入浴槽的血管条都对ACh呈舒张反应,而对ACh无舒张反应的标本是被反复操作使内膜面受摩擦的血管条。这是他得到的第一个线索:内膜摩擦可能导致血管失去对ACh的舒张反应。  5.深入研究5  他们又仔细检查了螺旋血管条的制备方法。Furchgott又惊奇地发现,他们制备血管条过程中,血管内膜面恰好一直搭在手指尖上,且为防止血管条卷曲,又通常是把剪下的血管条内膜面朝下平铺于湿润的滤纸上,再切成长短适宜的血管条。他们立即改进上述方法,不触及内膜面

5、,发现血管条对ACh呈舒张反应。他们把这一发现在当年学术讨论会上作了报告。这是首篇打破ACh悖论、接近于发现血管内皮细胞舒张因子(EDRF)的正式学术报告。  为什么动脉血管内膜面摩擦会导致其丧失对ACh的舒张反应呢?虽然内皮细胞被列入怀疑对象,但当时他首先想到的是机械摩擦造成血管壁细胞损伤,损伤的细胞释放某种酶,使血管平滑肌上“舒张”受体失活。于是他们又走了弯路。  6.小意外  一组织学家的工作险些葬送了他们的发现:Furchgott将呈良好舒张反应和摩擦后不舒张的两种血管环标本送到另一实验室做组织学检查,送回来的两种标本都不含内皮细胞,也就是说,这一结果已排除了内皮

6、细胞在舒张反应中的必要。庆幸的是,半年后一新技术员改进了组织染色方法,终于发现内皮细胞的有无是血管舒张与否的关键。1979年第二篇更接近EDRF的论文摘要投寄至美国药理与实验治疗学会,该论文已明确提出血管内皮细胞与血管反应性有关。  7.灵光一现  为什么刺激内皮细胞可引起血管平滑肌舒张?Furchgott首先想到的是血管内皮细胞受刺激后释放某物质扩散至平滑肌并导致其舒张。他回忆道:那天早晨我刚醒来,一个漂亮的实验设计突然闯入我的脑海。于是我来到实验室,立即按这一方案进行了实验,其结果便是1980年发表于Nature上的著名论文“内皮细胞是ACh诱发动脉平滑肌舒张的必需因

7、素”。  “Sandwich”血管灌流实验5分四步观察不同情况下兔主动脉对ACh的反应:  (1)正常血管环及与内膜摩擦处理后的比较;  (2)正常血管环与胶原酶处理(化学损伤内皮)后相比较;  (3)按照以下要求及顺序实施实验:①横血管条(与管壁平滑肌走向一致)并去内皮;②纵血管条(与平滑肌垂直)含内皮;③将①与②中血管条并列挂在同一个浴槽,内膜面相近且相对;④第③实验完后立即移除②中血管条;  (4)正常血管环,通O2与通N2的比较。  其中(3)的精彩和(4)的出人意料使人印象颇深。(3)中方法是“三明治”血管灌流。(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