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教育的“管”与“理”孟宪彬

学生教育的“管”与“理”孟宪彬

ID:31035961

大小:10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5

学生教育的“管”与“理”孟宪彬_第1页
学生教育的“管”与“理”孟宪彬_第2页
学生教育的“管”与“理”孟宪彬_第3页
学生教育的“管”与“理”孟宪彬_第4页
学生教育的“管”与“理”孟宪彬_第5页
资源描述:

《学生教育的“管”与“理”孟宪彬》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学生教育的“管”与“理”孟宪彬  提到课堂教学改革,我们常常把关注的重点放在转变教与学的方式上,力求让学生在高效学习活动中获取知识、技能,养成习惯,掌握方法,发展能力,树立自信,形成健全人格。但如果我们深入思考课堂教学改革的目的时,就会涉及到一个不得不关注的问题,那就是学生教育的“管”与“理”的问题。这两者应该是一个主体的两个方面,或者说就是一个问题的两个角度,二者必须殊途同归。  如果说课堂教学改革提出了教与学方式的改革,那么学生管理的改革就要关注“管”与“理”教育方式的转变。这同样涉及尊重学生主体,挖掘学生潜能,帮助学生主动成长,使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发展综合能力,树立自信

2、心,以实现形成健全人格的目的。  一、探析“管”与“理”教育理念的差异  “管理”是一个并列式合成词,“管”与“理”是词中的两个语素,二者既有相同含义,又有一定的区别,从字面上理解,“管”是约束和控制,是行为的规范,而“理”是“自然之律”,管理就是依循“自然规律”去规范行为。管理应该有两个层次,一个是“管”,依靠制度去规范,一个是“理”,遵循规律去梳理。成功管理的真谛在于发挥人的价值,发掘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因此不能把管理理解为是单纯的“管束”和“制约”,而应让其闪耀人文的光芒。  笔者的理解,“管”6的教育方式强调强制性、主导性,教育的起点在于施教者的主观愿望,受教育者

3、处于从属地位;“理”的教育方式强调民主性、主体性,教育的起点在于受教育者的兴趣、潜能与可能发展方向的需求,施教者是引导者、服务者。“管”要在“理”的基础上进行,真正有价值的教育管理,是走进人的灵魂,用师者的人格,师者的精神,师者的信仰去感染人、陶冶人、转化人,并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转化、去思考、去实践、去提升、去完善。  学生教育需要“管”与“理”的教育方式相结合,对学生而言,真正的教育管理,是教师从自身出发,将心比心,走进学生的心里,设身处地,去了解他们内心的需求,关注他们的发展。“理”应在前,“管”应在后,就像治水一样,水往低处流是理,是自然之律,所以治水最好的

4、办法是遵循水流之理,应该“疏”,而不是“堵”。“理”应为主,“管”应为辅,因为“理”是内容,“管”是形式,形式要为内容服务,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是用“理”去“管”,并在“管”中发展“理”。  二、实现“管”与“理”教育方式的转变  (一)要转变教育观念,坚持正确的教育理念  从对世界的认识角度看,宇宙是宏大的,万事万物都是其中极其微小的颗粒,每个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每一项教育工作都不例外。在宏大的宇宙中,日月星辰,万事万物都按照其自有的规律运行着,彼此之间能相互影响,却极难实现彼此改变,这应该就是老子所谓的“道”6吧。从这样的认识出发,思考我们的教育,施教者与受教育者是平等的

5、,都有自己的规律和轨迹,彼此应该是影响而非期盼改变对方。教育者不应该也不可能成为影响受教育者成长的全部因素或代替受教育者成长,我们能做的就是把握规律,按照受教育者可能发展的正确方向,施以影响,使其发展效益最大化。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思考,我们应该更多关注教育的影响作用。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有正确的教育价值追求,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要建立指导自己教育实践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这样,我们才能逐渐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有了自己的教育思想,才能成为真正的教育者。  (二)要认真研读学生,真正了解学生  教育管理的对象是学生,教育管理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没有学生,就没有教育

6、与学校;没有对学生的了解,就无从开展教育实践。只有了解学生,我们才把握了“理――自然规律”,才能有针对性、科学地“管――规范行为”。  1.研读、了解学生要立足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对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深远的影响作用,世界形势、社会思潮、社会风气、文化潮流,是学生成长的社会土壤。学生关注什么,哪些因素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对社会热点是非判断等对学生成长具有重要作用,了解这些,我们教育者就会明白立足社会环境下,应该为学生做什么。  2.研读、了解学生要立足家庭背景  家庭是基本的生活单位,在家庭生活中,一个人的习惯、观念、品行于无声中逐渐形成发展。家庭背景在很重要的层面上或者说在很

7、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不同家庭背景中的孩子需要不同方式的教育,了解这些,我们教育者就会明白立足家庭背景下,应该为学生做什么。  3.研读、了解学生要立足学生群体文化6  学生的价值观来源于社会,具体而言,是其成长过程中从所在群体中习得的。不同时代的学生群体文化也不同,他们在兴趣爱好、思维方式、行为意识、价值判断等方面都表现出显著差异,了解这些,我们教育者就会明白立足学生群体文化,应该为学生做什么。  (三)要运用教育者的教育智慧  1.教育智慧体现在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中  实现同样的教育目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