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差生”还能重来

有多少“差生”还能重来

ID:31036557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5

有多少“差生”还能重来_第1页
有多少“差生”还能重来_第2页
有多少“差生”还能重来_第3页
有多少“差生”还能重来_第4页
资源描述:

《有多少“差生”还能重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有多少“差生”还能重来  〔关键词〕差生;多元智能理论;自我认同感  在学校总有一类学生令老师们不能释怀,那就是“差生”。说起“差生”,我们总会“愤愤然”,仿佛要除之而后快。然而,许多年来,非但没能除尽,反而还“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我们眼里所谓的“差生”,难道真是“差生”?  有语云:“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其实,我们也是啊!许多年来,应试教育遮住了我们的眼睛,我们眼里能见到的,就只有分数。也因为被学生称之为命根的分数,才使我们看不见整个的学生,才产生了我们所谓的“差生”。而今,被打入“分数冷宫”里的差生何其多矣,这一切“只因浮云遮望眼

2、”。  一旦成为我们眼中的“差生”,无异于人生被判了“死刑”。于是,我们在言语上毫不客气,当着全班学生的面,也总是会说,“你这样差,我看你这辈子就这样了!”“我从没见过你这样差的!”“你成绩这样差,真给我们班丢脸呀!”“我真有些怀疑你还有没有点智商”……肉体的疼痛会随岁月的流逝而消失,而言语上的伤害却会让人铭刻在心,永远也无法抹去。还有一种应对方式就是置之不理,仿佛班级没有他们存在一样,让他们处于被遗忘的角落里。这样一来,这些“差生”就永远成了教育的弃儿,没有了信心,没有了前行的勇气,甚至没有了抬起头的力气。  只想再次追问:“难道他们真是‘

3、差生’?”只想这样回答:“非也!”4  “差生”的产生,其实是我们的意识和思想出了问题,是我们的评价标准出了问题。每一个学生都是充满生命力的个体,是与众不同的。而我们用同一个标准(考试成绩)去衡量他们,这本身就是不公平的。且不论每个学生的身体条件、家庭环境、社会背景、个体智力的差异,单就他们进入学校时所遇到的教师,以及对教师教学的适应程度来看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差异,应该说,这是十分正常的。同样的学习材料,每个学生的认识都是不可能完全一致的。分数低不能叫做“差生”,只算是“差异”,因为分数不能代表一切,更不能据此对学生的一生过早地下定论。过去有

4、“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说法,今天,人们进一步细分,发现共有1800多种行业。哪一行不需要人才呢?一个班级里,真正能在分数上出众的只是一部分,总会有人排在后面。  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Gardner)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即人有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肢体运作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自然探索智能、存在智能、其他类型智能等。学生的分数低,只能说明他们的“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无法赶上他人,但并不能因此评价他们是“差生”,更不能因此歧视他们,因为他们还有其他的智能发展空间。

5、  曾看到这样一则消息。宁夏的一名高考落榜生被哈佛大学录取,并获得全额奖学金。这位姓杨的学生花了很多精力建立一个非政府公益组织,支援西部教育。哈佛对此作出如是解释:我们需要将来能改变世界的人。这则消息,能带给我们什么思考呢?高考落榜生肯定是我们眼中的“差生”,但却被世界顶尖大学录取了。难道所谓的“差生”真是“差生”4?答案是否定的。那为什么我们这么多年来依旧“迷途”不知返呢?一些偏才、怪才,最终却成了人才,可以说,如果用今天的标准衡量,他们也算是差生。比如,连小学都没毕业的沈从文成了文学大师,数学考零分却被清华大学录取的吴晗成了史学大家,高考

6、数学仅得20分的王小丫成为了中央电视台著名的主持人……  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未经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据此我们也可以说:“未经审察的孩子是不能轻易下结论的。”《下一代的竞争力》的作者蒋佩蓉在书中提到:“世界上有两种人:责怪别人的人和承担责任的人。”今天,我们恰恰成了第一种人,对学生的责怪使“差生”这一称呼始终存在,所以,现在我们要做的,不是一味地贴标签,而是担起自己的教育责任,全方位地了解学生,唤醒他们内在的潜力,以及存乎于心的那种“我是好孩子”的感觉,找准他们需要努力的方向和切入点,然后循着这个方向去引领,而不是强调整齐划一和齐步

7、走。  当代教育家东缨说:“庸师叙述,常师讲解,良师示范,高师启发。”“教师搭台,学生唱戏。”(《教育大乾坤》)所以,对各具个性的孩子,应该放弃抱怨,顺乎他们的个性给予启发,“给猴子一棵树,给老虎一座山,给巨龙一条江。”  教育家李吉林老师说:“我觉得自己就如同最常见的丝瓜、扁豆,它们是可以攀援向上的,但是需要棚架的支撑,没有支撑,只能趴在地上,不可能向上攀去,也就结不出多少果实来。”可以说学生们就是“最常见的丝瓜、扁豆”,但他们需要“棚架的支撑”,我们要给他们搭建属于他们自己的平台,唯有如此,他们才能结出属于自己的果实。4  梭罗先生在《种

8、子的信仰》一书中写道:“如果你在地里挖一个池塘,很快就会有水鸟、两栖动物及各种鱼,还有常见的水生植物,如百合等。你一旦挖好池塘,自然就开始往里面填东西。尽管你也许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