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学生如何把握质疑点

指导学生如何把握质疑点

ID:31037046

大小:10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5

指导学生如何把握质疑点_第1页
指导学生如何把握质疑点_第2页
指导学生如何把握质疑点_第3页
指导学生如何把握质疑点_第4页
资源描述:

《指导学生如何把握质疑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指导学生如何把握质疑点  从教三十年,我始终是一线的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会遇到各种问题,有的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解决这些问题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较大的意义。在语文教学中,我至今还应用着质疑的教学方法,因为它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的一种。我认为,在语文课上运用质疑,是一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能力的教学方法。  在探究性质疑中,学生往往抓不准质疑点。开始质疑时,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学生说全懂了,没问题!一种是学生们七嘴八舌地提出各式各样与课文内容无关的问题。  第一种情况,开始质疑时,我告诉学生,可以从审题开始。如学习《桂林

2、山水》,就要想想:作者为什么写桂林山水,桂林山水到底有什么特点?还要想想:假如让我写这篇文章,该怎样写?这样的问题会答吗?不会答就提出来,这就是质疑。接着再逐字逐句地读课文,逐段质疑。学生经过我的引导,就能由“无疑”到“有疑”,由“少疑”到“多疑”。  第二种情况,同样讲《桂林山水》,学生会提出一大推问题:桂林在哪里?坐火车怎么走?要多长时间?花多少钱?桂林的“舟”跟北海公园的游船一样吗?要多少钱的押金?只许坐几个人?什么叫“天下”“荡舟”“观赏”……  当学生有疑但属于“乱疑”时,我就“导疑”4了。导疑,就是学生在质疑的过程中陷入困境,或者对某一

3、个问题争执不下,或者质疑只停留在只言片语进行不下去的时候,老师静心分析学生成疑的原因,及时调整课堂程序,巧妙地点破疑团,寻求路径,引导学生质疑得法。让学生懂得要依照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来质疑,要质疑那些跟课文中心有着密切关系又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和同学之间有争议的问题。  为了引导学生疑在点子上,疑在关键处。我要求学生在自学阶段,把质疑作为一项自学内容,写在练习本上。上课前,我先把练习本收上来,逐一圈阅,注重选出正反两个方面的典型,然后专门“设疑”。引导学生通过正反两个方面质疑的事例比较、鉴别,自己悟出质疑的诀窍。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由生疑到质疑到释

4、疑,思维活跃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多问和好奇是少年儿童的天性,是他们求知欲旺盛,思维活跃的表现。热情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可以开拓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在教学中,教师的积极引导,鼓励,把学生引入问题的天地,通过逐步资助的“做”和“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在智慧的火花中结出创造之果。语文教学中需要质疑,更需要“疑”在点子上。为解决此问题,我在从教三十年的语文教学中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备课时想质疑点  教师在备课时必须想准质疑点,才能在教学中“导”出,“促”出。在备《落花生》一课时,我曾想,此文的中心内容从字面上不难明白,但理解文中“不要做只讲

5、体面,而不做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句是否有问题?于是,我细读,对此话中“只”字进行了理解。并做了几种假设:  1.如果学生真在理解上有偏激,我将“激”疑,突出“只”字,使他们获得正确的认识。4  2.如果学生在理解这句话时认识肤浅,我将“导疑”,引导他们去深入理解,从中发现问题。  教学中,当同学们总结出《落花生》的中心后,我让他们举例说出对这句话的认识,他们分析列举了雷锋、最美教师张丽莉……,说他们为人民做好事,是对人们有好处的人。这时,我又追问一句:他们是要追求体面吗?同学们异口同声:“不是”!  接着,我又组织大家再去理解此句话的含义,启发

6、思考。过一会儿,一个同学说:这段话的“只”字很重要,“只”是“就”和“光”的意思,我们不是不讲体面,“只”讲体面是我们所反对的……  由于教师备课时抓住了质疑点,所以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了主导作用,因势利导,使同学们收获较大。  二、合适时“导”质疑点  学生在寻找质疑中,借助得到的认识去构设新的矛盾,去探求尚未被他们所掌握的知识,这是他们思维发展的黄金阶段。这时,教师的适时导疑更能引导学生质疑,更有质量和水平。如学习《落花生》一文时,一个同学提出为什么课文的第一节写得少?我没有做正面作答,只是轻轻一“导”,本文哪部分写得多?为什么?这样一引导,一下将

7、质疑点突出了。解决了这个问题,文章结构特点――主要内容与次要内容的关系就一目了然。  三、教学生寻找质疑点  学生要质疑,就要深入思考提出哪些问题,怎样提出问题。质疑过程中读、思、疑、问的过程,就是促进小学生语言和思维发展的过程。4  1.教学生围绕线索找质疑点  针对学生在探究性质疑中把握不准质疑点的问题,我教学生围绕线索,文章的结构和中心去找质疑点。如《落花生》一文中花生的可贵之处是什么?本文课题与中心有什么关系?  2.促学生互相启发寻找质疑点  在学习《落花生》一文时,一个同学认为文中“那晚上天色不大好……”这句话与中心关系不大,可以不写。

8、另一个同学则说:这句话有用,要写,它是为下文服务的,写它更能衬托出父亲来参加收获的难得,也说明父亲是特意来的……。这时,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