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

ID:31040226

大小:44.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05

中国农业科学院_第1页
中国农业科学院_第2页
中国农业科学院_第3页
中国农业科学院_第4页
中国农业科学院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农业科学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农业科学院关于邀请参加3000份水稻基因组研究重大成果发布会的函: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牵头,联合国际水稻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华大基因、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安徽农业大学、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等16家单位共同完成的“3010份亚洲栽培稻基因组研究”重大科研成果将于近日以长文形式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Nature)杂志发表。该研究是中国主导的国际间科研大协作的重大成果,剖析了水稻核心种质资源的基因组遗传多样性,对水稻起源、分类和进化规律进行了深入探讨,这一重大成果将推动水稻规模化基因发掘和水稻复杂性状分子改良

2、,提升全球水稻基因组研究和分子育种水平,加快优质、广适、绿色、高产水稻新品种培育。现定于2018年4月23日在北京进行成果发布会议,特邀请贵单位领导拔冗参加。附件:1.成果发布会日程2.研究成果背景材料中国农业科学院2018年4月18日-7-附件1成果发布会日程时间:2018年4月23日9:00-12:00(星期一)地点:作科所重大工程楼二层学术报告厅主持人:刘春明所长参会人员:相关领导、专家、应邀媒体会议议程:一、领导讲话二、重大科研成果介绍三、专家点评四、记者提问-7-附件2研究成果背景材料中国主导水稻研究国际大协作推动水稻精准化育

3、种近日,国际顶级期刊《自然》杂志将长文报导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牵头,联合国际水稻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华大基因、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安徽农业大学、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等16家单位共同完成的“3010份亚洲栽培稻基因组研究”。该研究针对水稻起源、分类和驯化规律进行了深入探讨,揭示了亚洲栽培稻的起源和群体基因组变异结构,剖析了水稻核心种质资源的基因组遗传多样性。这一重大成果将推动水稻规模化基因发掘和水稻复杂性状分子改良,提升全球水稻基因组研究和分子育种水平,加快优质、广适、绿色、高产水稻新品种培育。该研究是国内外水稻研究专家大协作的

4、重大成果,体现了中国农业科学在水稻基因组研究方面居于世界领先位置,并扩大了我国水稻功能基因组研究国际领先优势。在扩大开放的大背景下,重大数据共享和重大项目合作,为我国乃至全球农业研究水平带来更大的飞跃。-7-研究背景水稻是全世界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预计到2050年,全球的稻米产量必需增加1倍以满足未来人口增加的需求。而且,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下,如何培育高产、优质、多抗的水稻新品种一直是育种家面临的巨大挑战。过去20多年,全球科学家已经克隆了多个水稻基因,然而,如何将这些功能基因组的研究成果转化为育种家所能利用的分子设计育种信息,则必

5、须对水稻种质资源的基因组信息进行充分了解。“3000份水稻基因组计划”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利用新一代基因组测序技术和高性能的计算机平台对水稻种质资源进行大规模的基因组重测序和大数据分析,解析水稻种群基因组多样性的本质,对于高效挖掘水稻有利基因、实现基于全基因组信息的水稻分子设计育种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是关系着国家乃至全球粮食安全的重大战略问题。国内外“大联合”—“大协作”—“大共享”2011年9月,中国农业科学院、国际水稻研究所和华大基因共同启动“全球3000份水稻核心种质资源重测序计划”(3KRiceProject),拉

6、开了水稻核心种质资源全基因组测序和基因组分析的序幕。2014年5月,3,000份水稻基因组测序数据于“世界饥饿日”公开发布于NCBI、DDBJ、GigaScience、阿里云等数据库,于全球共享。同时,基于测序结果建立了若干重要数据库和资源:SNP和表型数据库(Rice SNP-Seek Database);3K-7-泛基因组数据库(RPAN:RicePan-genomeBrowser);另外,泛基因组和结构变异原始数据将发布在Nature旗下的ScientificData杂志上。同时,该项目从国际水稻研究所引进了2400份水稻核心种质

7、,极大丰富了我国的水稻遗传多样性。目前3000份水稻种质已经发放给中国科学院、武汉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40家科研单位、高校和育种单位,发放超过4万份次,用于大规模发掘影响水稻高产、抗病虫、抗逆、优质新基因和育种应用,全面开始推进水稻全基因组分子育种。揭示水稻种内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从传统“经验育种”向现代“精准育种”跃升水稻种群的基因有着丰富的多样性和复杂的作用机制,是水稻育种改良的遗传基础。长期以来,全球科学家一直致力于阐明水稻基因组所有基因的功能及其等位基因多样性与重要农艺性状的关联,并将研究成果运用到水稻遗传改良中。以基因技术为核心

8、的分子设计育种,让水稻育种周期更短、更有针对性,代表了水稻育种的发展方向。3000份水稻(来自全球89个国家和地区)代表了全球78万份水稻种质约95%多样性的核心种质。该研究共检测到32M的高质量SNPs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