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质量分析报告

2018年中考质量分析报告

ID:31041170

大小:49.68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6

2018年中考质量分析报告_第1页
2018年中考质量分析报告_第2页
2018年中考质量分析报告_第3页
2018年中考质量分析报告_第4页
2018年中考质量分析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8年中考质量分析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2018年中考质量分析报告2018年中考质量分析报告一、总体情况2018年,我校参加中考考生61人,上六盘水市中考录取最低控制线人数57人,中考总均分339.4分,400分以上13人,最高分为477分。这是和贵阳市中考接轨和联考的第一年考试成绩,从上线率来看,比XX年中考高出5.2%;从总均分来看,整体有均衡和下滑形势。认真分析中考数据,发现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应该是刻不容缓的一件大事。现在将我校2018年中考情况做如下质量分析。二、学科均分语2018年我校中考各科均分如下表:语文、数学、英语学科均

2、分比XX年中考均分低出较大比例,理科综合基本均衡。这可能与学生对题型的把握和解答的要求不够深透,同时与学科命题的难易有一定的关系。体育均分低于XX年0.2分,基本均衡。三、存在不足(一)总体层面:中考题型的突然变化和转型,使得学生一下子不够适应,特别是贵阳卷题型重基础、保能力、强表达的要求,使得学生在考试中发挥不稳定,出现模糊现象。尤其是语文、英语学科,这直接影响中考的总分。第6页共6页(二)学生层面:1、学生的基础差,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积极性不高,同时又有较强的逆反心理现象,这也是今后学校工作在学生层面上需要注

3、重提高的一点。2、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再加上各个学科不能均衡发展,所学知识不能融会贯通,只能机械运用,知识片面导致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差。3、全校的高分率整体偏低。由于学生进校基础差,造成尖子生不突出,上升空间小;中等生发挥不稳定;学困生数量多,严重影响教学整体质量。4、我们知道,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制约,初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主要是由于学生基础差而初中文化课程难,难以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内在刺激。(三)教师层面:1、部分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现象,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缺乏耐心认真对待,只注重知识的机械

4、灌输,而不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效果与知识联系的应用。2、结合平时课堂的反映及考试成绩比较,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课堂无计划性,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时间搭配、教学进度、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很好的规划。二是对基础知识课堂落实不到位,缺乏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三是课堂练习的实效性差。第6页共6页3、教师角色转化不到位。教学方式没有发生实际性的变化。许多教师仍然把重心放在教上,忽视了练习的过程,学生被动学习。4、课后辅导抓得不扎实。一味的注重练习,讲评不注重效果。5、对于后进生、学困生的帮扶、转化不力,工作计划流于形式,抓优放差

5、,少数教师缺乏爱心和全局观念,影响了班风与整体成绩的上升。(四)学校层面:1、由于缺乏现代教学形式,学生在学习中接触的知识较为古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率。2、教学模式还是过于陈旧,学生的学习方式没有发生根本变化,模拟测试试题选取仍然有些不合理的因素,同时只练不讲或只讲不练的现象仍然存在,而进行常规检查的教师由于专业层次问题无法很好的指出。3、集体备考没有真正开展起来。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单兵作战,相互保守,取长补短根本就是一句空话,没有形成良性的竞争环境,盲目的盯着学校的量化管理制度,很不利于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因此

6、效果欠佳。四、改进措施(一)重视尖子生的培养,把尖子生的培养作为学校的重要工作来做。1、学校将从2018年秋季学期定期召开尖子生培养的专门会议,如学生会议、教师会议、班主任会议。解决好尖子生培养遇到的问题,大力促进尖子生的培养工程。第6页共6页2、针对出现偏科的尖子生,实施“补短板”的计划,通过针对每一次月考成绩的分析,找出尖子生的薄弱学科,与相关任课教师协商帮助进行义务辅导,承包有偏科的优生,一抓到底,促进尖子生群体发展。3、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实行分层教学,确保尖子生在打实基础的前题下,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二)创新教学管

7、理,建立长效机制学校重视抓基础、抓常规、抓平时、抓落实,在务实上花功夫,认真落实好以下几点:1、落实好学科教学集体备课制,缩短学科内教师差距问题。关键在落实上下工夫。特别是复习课的研讨,尽可能的在基础知识复习过程中达到资源共享。2、抓实推门听课和随堂检查制度,解决课堂教学高耗低效的问题。对于听评课,要确定明确的目标和对象,提高听评课的针对性。同时提高对教案检查的频率和力度,采用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相结合的方法,保证教师备课的高效率、高质量。3、强化教学管理的联动机制,就是尽可能的做到,无论出现怎样的变化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

8、、效果的影响都要减少到最小的程度甚至出现促进作用。牢固树立“安全为重,质量为先”的双第一的思想。  4、强化领导包干制度,抓薄弱,促平衡。强化薄弱学科教学,促进学科均衡发展,切实解决“木桶效应”的问题。特别促进理科的提升,抓好理科教育教学。第6页共6页5、抓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我校要落实好学生良好学习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