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羁縻治策向土官土司制度的演变

论羁縻治策向土官土司制度的演变

ID:31053364

大小:84.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1-06

论羁縻治策向土官土司制度的演变_第1页
论羁縻治策向土官土司制度的演变_第2页
论羁縻治策向土官土司制度的演变_第3页
论羁縻治策向土官土司制度的演变_第4页
论羁縻治策向土官土司制度的演变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羁縻治策向土官土司制度的演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论羁縻治策向土官土司制度的演变方铁提要元代以前的羁縻治策与元明清时期的土官土司制度,两者的核心思想虽有相通之处,但在经营思想、基本策略、施行的范围及成效方面却有明显区别。羁縻治策向土官土司制度演变,受到历朝治边的思想与策略、元明清三朝尤其是重要帝王重视西南边疆、元代后初步解决边疆经营中高成本、低收益问题等因素的影响。论文还分析了羁縻治策与土官土司制度的内容、特点与局限。关键词羁縻治策土官土司制度演变羁縻治策,是元代以前的封建王朝应对边疆及其以远地区夷狄的重要策略。本文所说的封建王朝,指秦汉、西晋、隋唐等全国统一王朝,以及大致奉行全国统一王朝治边策略的两宋等局部封建王朝。

2、羁縻治策的基本特点,是封建王朝承认边疆及其以远地区与王朝腹地之间存在差别,对前者必须以相对宽松、灵活的方法应对,不能强求形式及策略上的整齐划一,以此保证或维系封建王朝对边疆及其以远地区的有效控制。关于羁縻治策向土官土司制度的演变,已有一些论著从民族政策的视角论及,如吴永章《中国土司制度渊源与发展史》(四川民族出版社1988年)、龚荫《民族史考辩》(云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等。但将羁縻治策视为封建王朝兼用于边疆及其以远地区的治边之策,元朝及其后发展为主要施行于西南边疆的统治制度,其演变过程与历朝治边的思想与策略、治边的成效与成本问题等相联系,迄今尚未见此类研究成果。元朝

3、将前代的羁縻治策发展到土官制度,明清两朝完善和深化土官制度,进而形成更有成效并具制度性特征的土司制度,并在西南等边疆地区推广。羁縻治策与土官土司制度虽有区别,但核心思想也有相通之处,两者的做法可称为“羁縻之治”。羁縻之治在古代中国延续了数千年,影响广泛而深远。土官土司制度与羁縻治策的区别,主要表现在经营思想、基本策略、施行的范围及成效等方面。土官土司制度的形成与完善,既是时代变迁的产物,与元明清诸朝统治者的治理视角及行为方式也有关系。因此,探究羁縻治策向土官土司制度的演变,必须联系时代背景、历史发展过程以及历史选择等诸多因素,做多方面的综合考察。一、羁縻治策的内容、特点

4、与实行的意义古人谓“羁縻”的本意,在于朝廷掌握要害诸如马之“羁”(笼头)、牛之“縻”(鼻绳),便能有效控制蛮夷而又较宽松随意,“制四夷如牛马之受羁縻也。”(东汉)卫宏撰:《汉官仪》,四部备要本。羁縻治策源自春秋战国,秦朝以后,逐渐成为封建王朝施用于边疆及其以远地区的治边之策。14羁縻治策的基本内容,是封建王朝借重边陲夷狄首领的势力进行控制,即根据其势力的强弱,分别赐其首领以王、侯、邑长或将军、都督与刺史等封号,实行土职代管或与所设郡县参差而治。朝廷为分封的王、侯、邑长和将军、都督等配备协助管理的官吏,规定予封土职的级别类同于边郡或县。受朝廷所封的王、侯、邑长或将军、都督

5、与刺史等,世袭其职,世率其民,但不属于国家的正式官吏。朝廷对各级土职的管理相当松弛,亦未形成严格的管理制度,对相关问题的处理亦表现出较大的随意性。此外,封建王朝经营边陲通常不指望经济回报,在此类地区大都象征性征收少量贡纳。羁縻治策的主要特点,是施行的范围十分宽泛,施行对象包括边疆的夷狄和与封建王朝有往来关系的邻邦。换言之,封建王朝施用羁縻治策的对象“夷狄”,所指是与华夏对举之“夷”,即华夏以外的其他文明,包括边疆的蛮夷和与封建王朝有往来的邻邦。晋人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唐)房玄龄等撰:《晋书》卷五六《江统传》,第1531页,中华书局1974年

6、点校本。以下同。清楚地表明封建王朝区分夷或夏,大体是根据不同文明的差异,非华夏者均被封建王朝视为“戎狄”。清末洋务运动的提倡者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所言之“夷”即指西方列强,也是受了封建时代的影响。究其原因,主要是秦汉至唐宋时期中国的疆域尚不甚稳定,同时并未形成边疆或疆界的准确概念,因此属于腹地外围的边陲与邻邦的地域,在认识上两者或含混难辩。形成于先秦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服事观,形象地表达了古人对封建王朝与周边蛮夷关系的认识。《尚书·禹贡》提出“五服”说,《尚书·禹贡》篇:“五百里甸服,百里赋纳总,二百里纳铚,三百里纳秸服,四百里粟,五百里米。五百里侯服,百里采,

7、二百里男邦,三百里诸侯。五百里绥服,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奋武卫。五百里要服,三百里夷,二百里蔡。五百里荒服,三百里蛮,二百里流。”第37页,广州出版社2006年译注本。《周礼》的“九服”说在“五服”说的基础上稍有变化。“五服”说与“九服”说的大致内容,是认为王畿为封建王朝的中心,封建王朝将施行的管理或羁縻自王畿推向四方。封建王朝对周边蛮夷负有不同的责任,周边蛮夷对封建王朝也有不等的义务;责任与义务的差别在于蛮夷与王畿距离的远近,由近及远按照一定的比例递减。服事观有两个特点,一是以封建王朝为主体,视周边蛮夷为次要者和从属者;二是封建王朝与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