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通识教育改革探讨 .doc

高职通识教育改革探讨 .doc

ID:31097968

大小:34.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1-06

高职通识教育改革探讨 .doc_第1页
高职通识教育改革探讨 .doc_第2页
高职通识教育改革探讨 .doc_第3页
高职通识教育改革探讨 .doc_第4页
高职通识教育改革探讨 .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职通识教育改革探讨 .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职通识教育改革探讨高职通识教育改革探讨高职通识教育改革探讨高职通识教育改革探讨高职通识教育改革探讨高职通识教育改革探讨高职通识教育改革探讨  通识教育在国外早期叫“自由教育”或“博雅教育”。1945年,哈佛大学发表了《自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报告,随后通识教育理念走向世界。哈佛大学对通识教育的定义是“指学生整个教育中的一部分,旨在培养学生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人和公民”,认为通识教育重在四个方面能力的培养,即思考的能力、沟通的能力、判断的能力、辨别价值的能力。报告还认为,通识教育的范围不局限于大学,其课程应该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

2、这三大领域,着眼于培养健全、完整的公民。通识教育理念被引入中国后,学界对此进行了诸多改良,有的还将通识教育等同于公共教育、人文教育或素质教育。虽然考察视角不同,研究结果难免有异,但“教育与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政治制度是密切相关的,教育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的”。不同国家的教育因国情不同而不同,不同教育的功能又因培养目标、教育对象不同而不同。联系我国的高职教育实际,不禁产生以下之问:之问一:立德树人,高职通识教育的发力点在哪里?随着社会用人观念的理性回归,行业企业不再盲目追求聘用人员的学历和学校,而倾向于关注人品和综合素养。同

3、样,高职院校对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孰重孰轻的争论也少了,认为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都不可或缺。但是,受传统办学思想的影响及职业教育的局限,学校对专业技术能力教育的重视度高而且教育路径和方法明晰成熟,而对人文素养教育的着力点在哪里、如何做、与专业教育如何融通等问题应对较为困难。之问二:高职通识教育的课程体系如何建构?课程是学校实现育人的重要载体,它不仅反映社会政治经济的要求,还要符合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文化发展水平以及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并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基于高职教育的职业定势和学生的职业心理,对于如何定制既能融入高职教育又真正属于高职学

4、生的通识课程,如何建设师资团队、开发教材、保障教育质量等问题,都无法回避。之问三:高职通识教育要不要?这是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层面的问题。通识教育走进高职,无疑要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许多高职院校认为,开设除专业课程外的公共基础课程、选修课程的目的在于拓展学生的人文知识并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因此多将人文教育等同于通识教育。本研究并不赞成这种“等同”,因为高职通识教育关注的人文素养,其内涵包含社会科学素养、自然科学素养、职业技术素养,这是传统的人文类课程涵盖不了的。对于高职通识教育,如何定位其功能、如何组织其教学、如何处理与原有公共基础

5、课程的关系等,都需要认真思考。  康德曾说:“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一个人。人是教育的产物。”换言之,康德之论指出的哲理就是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人。回顾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曾有一段时期遭遇过“毕业生就业难而企业招技工难”的困境,这与当时高职院校办学盛行的普教化倾向有关。当下企业又面临招收高素质员工难的问题,这说明高职院校办学又产生了新问题,即强势的工具理性化办学导致学生价值理性的分离。从通识教育的角度思考这些问题,有利于问题的解决。高职通识教育是基于普通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并举的特殊性,以“通俗知识”为载体,以心智启迪和智识培养为

6、目标的教育。除遵循普通高校通识教育的一般规律外,其特殊性集中体现在对职业教育的渗透和引领,具体可从功能形态、内涵外延关系、教育层次等方面进行分析。1.必须兼有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从教育的功能形态看,高职教育主要有“软教育”和“硬教育”两类。“软教育”是指“以文化化人”,重在实行德心、全人的博雅教育即通识教育;“硬教育”是指与专业匹配的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的教育即专业教育,重在传授知识与技术。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举,成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主渠道。此外,职业教育要培养“职业精神”。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培养

7、的人才,必须有强烈的职业精神。”③这种精神体现为职业道德、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要从心灵塑造开始培养。只有具有高尚的职业情操、始终如一的职业忠诚、执著坚定的职业意志,员工才能走得更好、更远。高职通识教育只有找到与学生心灵对接的窗口,才能启发学生的职业人生,帮助他们打开通往成功成才的大门。  2.人文教育不能替代通识教育。参照哈佛大学对通识教育的诠释,从内涵关系看,高职通识教育的内涵极为丰富,包括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职业素养等范畴。不过,国内对此观点的认知并不统一。在全国的一次培训会上,研究人员对来自全国43所高职院校的教师就通识教育

8、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认为人文教育就是通识教育的教师占41%;认为两者是平行关系的教师占15%;认为人文教育是通识教育的一部分的教师占31%。后来又用同一问卷对云南、江苏、河南、浙江四省六所高职院校的教师进行了网络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