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海峡西岸推进碳金融的路径选择

论海峡西岸推进碳金融的路径选择

ID:31118120

大小:72.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1-06

论海峡西岸推进碳金融的路径选择_第1页
论海峡西岸推进碳金融的路径选择_第2页
论海峡西岸推进碳金融的路径选择_第3页
论海峡西岸推进碳金融的路径选择_第4页
论海峡西岸推进碳金融的路径选择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海峡西岸推进碳金融的路径选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论海峡西岸推进碳金融的路径选择[摘要]低碳经济是全球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碳金融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福建省具备良好的金融资源和优质的生态资源,积极发展碳金融对福建省低碳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刚刚起步,许多问题和困难同时存在。因此,探寻碳金融发展路径,是促进福建省低碳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关键词]低碳经济;碳金融;路径[作者简介]俞俏萍,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系讲师,硕士,福建福州350016[中图分类号]F0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728(2011)10-0032-03发展低碳经济已成

2、为目前世界各国保护环境、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必然途径。从各国碳市场发展的成功经验来看,金融机构在低碳经济的推进过程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碳金融因此成为各国抢占未来低碳经济制高点的关键。所谓碳金融,就是指通过银行贷款、碳指标交易或直接投融资等手段,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相关金融活动。据最新研究成果表明:位于台湾海峡西岸的福建省金融生态总体良好,其金融资产质量处于全国第5位,其中闽南金三角(厦门漳洲泉洲)经济区金融资产质量情况更好,居国内11个经济区第一位;省内生态资源优质、地理环境独特,但常规能源短缺。充分利用金融资源和自然资源优势,开展碳金融活动是促进

3、福建省低碳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但由于国内碳金融业务尚处于起步阶段,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和缺陷。因此,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在碳金融领域的丰富经验,结合福建省低碳经济发展实际,探讨碳金融发展方略,是促进福建省低碳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一、发达国家开展碳金融业务的现状金融活动的起源可追溯到1992年由150多个国家制定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itedNationsFrameworkConventiononClimateChange,简称UNFCCC)和1997年作为UNFCCC补充条款而设定的《京都议定书》(KyotoProtocol)o制定

4、UNF-CCC的目的是想通过减少全球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排放量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而产生的威胁,其活动内容主要有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开发可产生额外排放权(各种减排单位)的项目的交易以及与排放权相关的各种衍生产品交易。随着低碳经济发展目标日渐成熟,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已有20多个碳交易平台,遍布欧洲、美洲和亚洲等市场。据统计分析,20□年全球碳市场交易额将达到1070亿欧元,约合1360亿美元。2012年碳交易市场规模将达到1500亿美元。碳排放额度有望取代石油成为世界第一大商品。碳交易市场规模的迅速扩大促使金融业的盈利空间也得到极大的拓展,许多知名金

5、融机构、企业甚至私募资本纷纷涉足该领域,碳金融市场因此进入了快速发展期。相对而言,欧美等先进国家的金融业在碳交易市场上已呈领先态势,其交易价格公开透明,基于碳交易的各种金融活动也层出不穷,业务范围更是渗透到了碳交易市场的各个环节。如在碳金融市场中,银行既可以是项目直接投资者,又可以是项目中介服务者。各种与碳相关的中间业务和金融衍生工具,如碳结算、基金托管、远期产品、期货产品、期权产品及掉期产品等也不断涌现。碳金融活动的开展,极大地促进了发达国家低碳技术的开发和研究,加速其低碳企业孵化器的推进。二、国内碳金融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根据《京都议定书》,作为

6、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在2012年之前不需要承担减少碳排放量的义务。所以,目前我国碳金融业务主要集中于CDMfCleanDevelopmentMechanism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投融资产生的核证减排量(CEI⑸的交易上。目前这些交易只能在国内运行,与碳交易国际二级市场在某种程度上根本处于隔绝状态。占我国金融机构体系主导地位的国有商业银行只能依赖西方风险投资机构转手进入国际二级市场进行交易,充当代理人的角色,在撮合国内卖家和国际买家的过程中收取少量的手续费。换言之,从本质上讲,我国CDM项目仅被沦为国际“加工贸易型”产业,处于国际碳交易价值链中的低端位置

7、。除此之外,仅有部分商业银行推出了一些与碳排放权挂钩的理财产品。如深圳发展银行和中国银行于2007年推出了挂钩二氧化碳碳排放配额期货合约的个人(人民币/美元)理财产品。目前国内还没有碳交易保理、信用证结算、碳基金托管等金融创新产品。总体而言,国内碳金融活动形式单一,很难与国际金融机构相抗衡。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对碳金融认识不足由于低碳经济理念在我国传播时间较晩,还没有得到全社会的真正理解和接受。一方面,国内金融机构对其社会效益、利润空间、项目开发、交易规则、操作模式、风险管理等很多方面尚未熟悉,在利益上没有足够的动力、技术上又没有充分把握的

8、情况下,参与碳金融程度还远远不足。另一方面,许多国内企业对低碳经济了解甚少,更没有认识到这其中蕴藏的巨大商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