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稻育种现状、展望与对策

我国水稻育种现状、展望与对策

ID:311202

大小:3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07-21

我国水稻育种现状、展望与对策_第1页
我国水稻育种现状、展望与对策_第2页
我国水稻育种现状、展望与对策_第3页
我国水稻育种现状、展望与对策_第4页
我国水稻育种现状、展望与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水稻育种现状、展望与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我国水稻育种现状、展望与对策我国水稻育种现状、展望与对策摘要:作物的育种是密切关系到人们的生活的一门技术,我国50%以上的人口是以稻米为主食,可见,水稻育种的研究和管理就显得非常重要了,随着21世纪科技的进步和普及,对于水稻的育种目标也并不是简单的高产,更多的研究是解决水稻优质和适应性问题。种子不仅解决了人类所需求的食物问题,而且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关键词:水稻育种育种方法科学技术引言:在植物栽培出现之初人类简单的种植和采收活动中,就已寓有作物育种的萌芽。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世界各地育种技术不断实现突破。继20世纪80年代国际水稻研究所实

2、施超级稻育种计划之后,中国在1996年也正式启动水稻超高产育种项目[1]。近几年我国水稻超高产育种取得重要进展,处于国际领先水平[2]。本论文简要介绍我国水稻育种现状、展望与对策。1国外水稻研究现状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的水稻育种专家认为,当前水稻育种面临着两个方面的挑战:一是要培育出适于灌溉地区的高产稳产品种;二是要培育出适于不良环境的高产耐逆境品种[3]。为了培育抗逆境的改良种质,以提高这些地区的水稻产量及其稳定性,以满足21世纪对水稻的需求,IRRI已作出了许多努力,并取得了以下进展:①第6页我国水稻育种现状、展望与对策勾画出了适于各种不良环

3、境的理想高产株型;②对雨养环境已有进一步认识,并确定了适于选择和鉴定育种材料的代表地区;③在不同国家目标环境下评价育种材料的合作已经建立;④非生物胁迫的供体已经发现;⑤胁迫性状的遗传正在研究。IRRI还与各水稻生产国建立合作关系,共同进行水稻育种研究。目前,正与中国在水稻功能基因组研究、分子育种以及杂交稻和水稻种质交换等领域进行合作,重点研究水稻耐盐基因转育和评价、抗稻瘿蚊基因克隆,以及在补充灌溉条件下高产早稻的节水管理。2我国水稻育种现状2.1我国水稻育种进程(1)解放初期地方品种评选,普及高秆良品种,单产提高5%左右;(2)上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

4、代初矮秆化育种,单产提高30%,第一次飞跃;(3)上世纪70年代杂种优势利用,三系杂交水稻育种,单产提高15-20%,第二次飞跃;(4)上世纪末超级稻育种提出,水稻育种第三次突破。2.2我国水稻育种技术进展2.2.1三系法杂交水稻育种1964年,袁隆平先生率先在我国开展水稻雌性不育研究,并提出通过选育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保持系和雄性不育恢复系的三系法途径来利用水稻的杂种优势[4]。第6页我国水稻育种现状、展望与对策2.2.2两系法杂交水稻利用2.2.2.1概念两系法杂交水稻是利用水稻光温敏雄性不育系与恢复系配制组合获得杂种优势的方法。2.2.2.2背景

5、我国的两系法杂交稻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60年代末,安徽芜湖地区农科所育成部分不育系和带显性标记性状的恢复系,但由于区分杂交种和自交种时困难较多,实际应用不多。化学杀雄可看作两系法的一种,70年代开始,我国广泛开展了化学杀雄的研究,但由于迄今试验过的大多数化学杀雄剂不完全有效,或对人和动物的安全没有充分保证,推广应用仍受到很大限制。1973年石明松发现的湖北光敏核不育系农垦58S,为两系法杂交水稻开辟新的途径。2.2.2.3两系法杂交水稻优缺点第6页我国水稻育种现状、展望与对策两系法杂交水稻不受“恢保关系”的限制,配组自由,同一亚种内几乎任何正常品种都是

6、其恢复系,大大增加了优势组合的机率,简化稻种子生产程序。“两系”杂交稻技术继续发展和成熟。它不仅在产量上比“三系杂交稻”和常规稻具有优势,而且在提升产品的品质和抗逆性方面也将更具有广阔的前景。但是其受光温等因素影响,在一定光温下保持稳定不育,制种的稳定性方面也还不如“三系杂交稻”稳定。2.2.3中国超级稻育种超级稻品种是指采用理想株型塑造与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的技术路线等途径育成的产量潜力大、配套超高产栽培技术后比现有水稻品种在产量上有大幅度提高、并兼顾品质与抗性的水稻新品种。中国超级稻育种[5],尤其是超级杂交稻育种取得了重大突破,已培育80个优质高产

7、超级稻品种通过省级以上审定,并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在2000年和2005年分别突破了百亩连片单产700公斤/亩的第一期目标和800公斤/亩的第二期目标。超级稻研究与推广为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作出了巨大贡献。3水稻育种发展方向与策略3.1发展方向育种目标多元化和育种技术先进化3.2策略3.2.1常规育种与现代生物育种相结合目前世界上国内外在水稻育种方面采用生物技术、电子信息、转基因育种[6]第6页我国水稻育种现状、展望与对策、航天育种、辐射育种等先进技术,生物技术在国际上充分现实了巨大的生命力,将会给水稻育种带来巨大的突破,也必将培育出更加适应人

8、类需要的新品种[7]。3.2.2理想株型与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1)品种间基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