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习语中隐喻的民族性及翻译策略【文献综述】

英汉习语中隐喻的民族性及翻译策略【文献综述】

ID:31121706

大小:7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6

英汉习语中隐喻的民族性及翻译策略【文献综述】_第1页
英汉习语中隐喻的民族性及翻译策略【文献综述】_第2页
英汉习语中隐喻的民族性及翻译策略【文献综述】_第3页
英汉习语中隐喻的民族性及翻译策略【文献综述】_第4页
资源描述:

《英汉习语中隐喻的民族性及翻译策略【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英语英汉习语中隐喻的民族性及翻译策略一、前言部分隐喻一直是修辞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如今对隐喻的研究己超越语言本身的范围,人们开始从认知的角度来研究隐喻的本质。莱考夫(G.Lakcoff)和约翰逊(M・Johnson)在uMetaphorsWeLiveby”(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把隐喻的功能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他们认为,人们的生存离不开隐喻。现代隐喻理论认为,隐喻远远不止是一种修辞手段,隐喻实质上是人类思维及认知的普遍方式,是人类给万事命名的重要手段。隐喻不仅贯穿由于语言,而且贯穿于我们的思维和方式中。隐喻的表达与接受受制于一定

2、的文化和历史,而一种语言中的习语又恰好是反映语言文化的最好的镜子,因此,习语的选择和使用必然折射出一定的文化特征,也必然反映出隐喻的民族性特色。那么,什么是隐喻?什么是习语?什么又是认知?什么是民族性呢?隐喻:把一个领域的概念投射到另一个领域,或者说从一个认知(来源域)投射到另一个认知域(目标域)。莱考夫和约翰逊对隐喻下的定义:“隐喻实质上是通过另一类事物来理解和体验某一类事物。”习语:某一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广义的习语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典故等。认知:据《辞海》仃989,1999)解释:就是认识,指人类认识客观事物,获得知

3、识的活动,包括知觉、记忆、学习、言语、思维和问题解决等过程。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很多学者对“认知”作岀过不同的论述:桂诗春(1991)认为:“认知”的最简单的定义是知识的习得和使用,它是一个内在的心理过程。田运(1996:93)将“认知”定义为:直接依靠主体感知能力和思维能力,而不借助实践手段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因此他将“认知”划归在“认识”之下,即认识〉认知。Lakeoff和Johnson(1999:11)对认知取一种广义的解释,认为“认知”包括十分丰富的内容,诸如心智运作、心智结构、意义、概念系统、推理、语言等。民族性:既指同一类民俗事象在不同的民族

4、中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表现形式,又指不同民族牛活中有不同的民俗事象在世代传承。二、主题部分古今屮外对隐喻的研究历史可以说源远流长。作为修辞格的隐喻的研究已经有两千年的历史,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已经广泛运用“比”和“兴”的手法,“比”即比喻,其中就包括隐喻。在西方,对隐喻比较系统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他对隐喻的研究理论被后人称为“对比论”。他对隐喻下的定义是“Metaphoristheapplicationtoonethingofanamebelongingtoanotherthing・”隐喻建立在两个事物的基本对比基础上,一方面两个

5、事物要有相似点,另一方面它们又必须具有相异性。亚里士多德认为,隐喻的主要功能是修饰作用。20世纪30年代,理查兹发表了《修辞哲学》(Richard,I.A.ThePhilosophyofRhetoric),首次提出隐喻互动理论(InteractionTheory),实现了隐喻研究从修辞格研究到认知方式研究的过渡。后来,布莱克在其基础上,发展和完善了互动理论,使其成为自亚里士多德的“对立论”以来的最有影响的隐喻解释理论。在理查兹和布莱克看来,隐喻是一种新的意义创生过程,是两个主词的词义相互作用的结果。他们把隐喻看成是一种语义现象,并放到了句子层面进行考察

6、,这突破了传统修辞学将隐喻放仅在词汇层面,将它看作是一种对比和意义替换的修辞现象的局限。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随着西方哲学的语言学转向以及符号学、认知心理学等理论在西方的兴起和发展,哲学家、心理学家、符号学家、甚至心理分析学家都开始关注这一特殊的语言现象,并将此纳入研究的范围。这一时期引人注目的隐喻研究者有符号学家艾柯(U・Eco)、利科(Ricoeur).哲学家塞尔(J.Searle)、认知语言学家莱考夫、约翰逊、福柯尼耶(Fauconnier)等。特别是1980年莱考夫与约翰逊合著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的出版,标志着隐喻的研究实现了从修辞格

7、和语义研究到认知研究的转向。人们普遍认识到,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认知现象。在中国,12世纪南宋的陈骡在汉语修辞学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隐喻”这一概念,并明确地把“隐喻”归为“比喻”的一个下项。中国现代的隐喻研究,从90年代初开始,我国的一些学者逐渐关注国外语言学界从认知角度研究语言的发展动态,一方而,有些学者开始把国外的隐喻认知研究理论介绍到屮国,如林书武可以说是最早把隐喻的认知研究理论介绍进来的一位学者,他发表了《国外隐喻研究综述》、《隐喻研究的基本现状、焦点及趋势》介绍了国外隐喻研究的几个流派,并对隐喻研究的基木现状、焦点及趋势进行了

8、评述。赵艳芳的《语言的隐喻认知结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评价》是我国发表的比较早的关于莱考夫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