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征文(精选多篇)

科普征文(精选多篇)

ID:31128659

大小:64.18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9-01-06

科普征文(精选多篇)_第1页
科普征文(精选多篇)_第2页
科普征文(精选多篇)_第3页
科普征文(精选多篇)_第4页
科普征文(精选多篇)_第5页
资源描述:

《科普征文(精选多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科普征文探梦天宫,放飞理想科学有点儿像你呼吸的空气——它无处不在。XX年,是一个崭新的时代,更是一个科学进步的世纪。“神舟”,“嫦娥二号”相继踏入了浩瀚的太空,而“天宫一号”,则翻开了新的篇章。最近,“天宫一号”一直撩动着大家的神经。根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的消息,中国未来的空间站的名称叫“天宫”。这是一个具有浓郁中国特色、寄托了华人无限憧憬的名字。实际上,“天宫一号”本身是一个空间实验站的雏形,重8吨,人们都很熟悉的国际空间站重达450吨,因而这个8吨重的庞然大物到了太空中,可能要算是“小老弟”了。第19页共19页大家都知道在《西游记》中精美绝伦又气势宏

2、伟的天宫吧!“天宫”有着神秘的色彩,便从这取材而来,而且,“天宫”更是中华民族对未知太空的通俗叫法。用“天宫一号”为目标飞行器命名,既生动美妙,又能够很好地得到国人的共鸣,提高国人对太空探讨性。这个飞行器,实际上就是空间实验站的“幼儿阶段”。从“神七”到“神十”,其实是为了检验航天员太空实验的能力与对接空间实验站的技术而立。此后这就是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三步——实现建立太空实验站并进行料理。此时将会交替发射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看来人们的太空梦马上就要实现,探月梦想已经不再是那么遥远。根据规划,中国将在XX年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实际上是空间

3、实验室的实验版,采用两舱构型,分别为实验舱和资源舱。之后,再发射“神舟八号”。“神八”是一艘无人的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进行无人自动对接试验。XX年前,再陆续发射“天宫”二号、“天宫”三号两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将主要开展地球观测和空间地球系统科学、空间应用新技术、空间技术和航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和试验。“天宫”三号将主要完成验证再生生保关键技术试验、航天员中期在轨驻留、货运飞船在轨试验等,还将开展部分空间科学和航天医学试验。我国目前在研的空间实验室采用两舱结构,分别为实验舱和资源舱。实验舱可保证舱压、温湿度、气体成分等航天员生存条件,可用于航天员驻

4、留期间在轨工作和生活,密封的后锥段安装再生生保等设备。实验舱前端安装一个对接机构,以及交会对接测量和通信设备,用于支持与飞船实现交会对接。资源舱为轨道机动提供动力,为飞行提供能源。第19页共19页建设实现空间站的关键技术是“空间交会对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航天器通过轨道参数的协调,在同一时间到达太空同一位置的过程称为交会。对接是在交会的基础上,通过专门的对接机构将两个航天器连接成一个整体。实现两个航天器在太空交会对接的系统,称为交会对接系统。空间交会对接技术难度很大,因为空间实验室体积都比较大,发射空间实验室的时候是不装人的,人是后来通过航天飞机或者飞船

5、送上去的。人要进入到空间实验室,航天飞机或飞船就必须和空间实验室对接起来。这个难度很大,在太空中的空间实验室和航天飞机都是高速运行的,时速到达28000公里以上,在对接过程中,如果计算不准,就可能发生飞船相撞事故。空间交会对接控制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人工控制、另一种是自动控制。用人工控制来完成太空交会对接可以提高交会对接的成功率。自动控制交会对接可靠性高,不需考虑人员的安全和救生问题。在航天器的交会对接技术方面,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人工控制和自动控制相结合,以提高交会对接的灵活性、可靠性和成功率。目前我国的火箭最大运载能力只有10吨,不仅无法将体积更大、重量更

6、重的空间实验室发射升空,也满足不了空间实验室在运行期间所需大量物资的运输要求。在后续的发射中,将采用新一代大推力长征5号火箭。长征5号火箭的运载能力可达25吨,基本与国际上的顶级水平相当,可以满足在低轨道发射空间实验室的需要。第19页共19页人类目前载人航天活动的终极目的,是将实验室搬上太空,利用太空微重力高真空的独特环境,开展地面无法进行的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实验,从而为人类造福。太空生命科学试验不仅可以进行植物育种、发明新的药物,而且在半导体、特种材料、天文学、对地观测等方面的好处更是不一而足。因此,以神七为起点的空间站建设,将为科学研究带来更大的舞

7、台。“天宫一号”将载着人们的梦想,带着对宇宙的好奇与探究,飞向了那遥远又神秘的太空。那将是我们放飞理想的那一刻!第二篇:科普征文太阳能的利用价值第19页共19页说到能源,首先要说说我们身边最常见的一种。电能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能量的形式。电能有各种各样的来源。目前国内主要的发电站是水力发电站和火力发电站。这两种发电形式分别是把流水的机械能和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流水的机械能是由于被阳光加热后蒸发,在高处凝结之后具有的重力势能。燃料的化学能则是来源于远古时期死去的植物的生物质能,而植物的生物质能又是来源于光合作用转化太阳能。所以归根结底,现在我们所

8、使用的绝大部分能量都来源于太阳。但是,太阳能经过各种各样的转化才能变成我们现在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