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学的相关实习报告例文与自然户外教学实习报告范文合集

自然地理学的相关实习报告例文与自然户外教学实习报告范文合集

ID:31131554

大小:76.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1-06

自然地理学的相关实习报告例文与自然户外教学实习报告范文合集_第1页
自然地理学的相关实习报告例文与自然户外教学实习报告范文合集_第2页
自然地理学的相关实习报告例文与自然户外教学实习报告范文合集_第3页
自然地理学的相关实习报告例文与自然户外教学实习报告范文合集_第4页
自然地理学的相关实习报告例文与自然户外教学实习报告范文合集_第5页
资源描述:

《自然地理学的相关实习报告例文与自然户外教学实习报告范文合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自然地理学的相关实习报告例文与自然户外教学实习报告范文合集自然地理学的相关实习报告例文一、实习目的1.了解地下溶洞的形成过程了解石菊花、石笋、石钟乳、石柱、石幔帘和边石坝的形成条件和机制3.溶洞形成相关地质现象的观察和分析二、实习内容1.简介:瑞晶洞位于浙江临安市昌化地区的石瑞乡蒲村。东距杭州130公里,南邻千岛湖125公里西离黄山166公里,北连天目山国家自然保护区51公里。该洞洞体呈垂直状,异常髙大。第一洞厅垂直高度达82米,堪称国内第一,洞内岩溶景观密度大、品种齐全,尤其是洞内有着大量的“石花”,大大小小的石花布满洞顶,使瑞晶洞成了世上罕见的地下花园。地下溶洞的形成过程地

2、下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里不溶性的碳酸钙受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能转化为微溶性的碳酸氢钙。由于石灰岩层各部分含石灰质的量多少不同,被侵蚀的程度不同,就逐渐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态、陡哨秀丽的山峰和奇异景观的溶洞。溶有碳酸氢钙的水,当从溶洞顶滴到洞底时,由于水分蒸发或压强减少,以及温度的变化都会使二氧化碳溶解度减小而析出碳酸钙的沉淀。这些沉淀经过千百万年的积聚,渐渐形成了钟乳石、石笋等。如果溶有碳酸氢钙的水从溶洞顶上滴落,随着水分和二氧化碳的挥发,则析出的碳酸钙就会积聚成钟乳石、石幔、石花。洞顶的钟乳石与地面的石笋连接起来了,就会形成奇特的石柱。3•

3、石菊花、石笋、石钟乳、石柱、石幔帘和边石坝的形成条件和机制石菊花石菊花是石灰岩溶洞的特有品种,在洞内有着大量的石菊花。大大小小的石菊花布满洞顶,形态各异。石花的化学成分为碳酸钙,由针状、细柱状晶体组成,其多直接长在石灰岩石上。石化是包气带毛细渗水的产物,即含碳酸钙的地下水通过岩石缝隙缓慢从岩石中渗出,碳酸钙中氧气不断溢出,形成结晶。石笋、石钟乳、石柱洞中长着高大的石笋和石钟乳。石笋是直立在洞里的尖锥体。当饱含着碳酸钙的水通过洞顶的裂隙滴至洞底,由于在洞穴内有时温度较高,水分蒸发,水中二氧化碳溶解量减少,钙质析出,沉积在洞底,日积月累自下向上生长的就形成了石笋,自上而下生长的则形

4、成了石钟乳。洞中还能看到几根石柱,贯通底部和顶部。这是由于石笋和石钟乳不断生长,最后连在一起形成了这种柱状物。石幔帘在溶洞的四厅中我看到一幅壮观的场面,一高达30米左右的“接天帷幔”矗立在厅中,那是有一连串层次的石莲台、石瀑布构成的石幔。洞厅中还挂着一连串的石旗和石帘。石幔是由于渗透的水中碳酸钙沿溶洞壁向下沉淀成层状堆积而成,其形状如布幔。边石坝在洞底出现了一些隆起的像河坝一样髙为几厘米至几十厘米的垄岗状地貌,这就是边石坝。它是由渗透水中的碳酸钙沉积而成的・4.溶洞的塌陷、断裂构造、石柱的错断现象溶洞形成后,由于某些地段发生了轻微地壳运动,洞厅中被水侵蚀过的层面发生了塌陷;地壳

5、的下沉使原本在同一平面的岩层被拉伸,形成了断裂构造;原本笔直的的石柱也由于地壳的下沉,导致中部被拉伸而断裂,这就是石柱的错段现象。三、实习总结这次实习我收获颇丰,不仅见到了美丽的溶洞地貌,感受到了美妙的大自然风光,也进一步了解了地下溶洞的形成过程以及溶洞的一些代表性地貌和形成机制。此外,这次野外实习锻炼了我的实践动手能力,我学会了对地貌的观察,内容的描述,数据的记录等野外工作方法。12内容。自然户外教学实习报告范文一、前言这次实习主要是通过老师讲解、实地考察与实际操作等方法,来识别不同的植物种类、观察土壤剖面及划分土壤剖面的层次、垂直带观察、采取与制作植物样本、观察植物群落演替

6、的变化及对植物群落的调查。自然地理学及其相关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野外教学对本专业本科学生来说是一次启蒙教育,是以认识为重点的自然地理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实践过程。其目的旨在通过短期的野外实践使同学们对自然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概括性的了解,进一步巩固和掌握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为以后我们的学习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了加深们对上学期所学习的关于土壤和植物的有关知识内容的理解,5月3日至5月8日我们环旅学院09级地理科学与地信学生在辛晓十等老师的带领下在桐柏淮源国家森林公园进行了为期五的野外实习考察。二、土壤地理实习土壤剖面的挖掘①选择标准:

7、土壤剖面要具有自然的代表地带性,还要尽量减少人为的影响,不应在道路两旁,也不能位于山脚因为山脚有山上土壤堆积,不具代表性。应该选择在山腰地带。②挖掘标准:土壤剖面应挖掘一个宽lm、深达母质的坑,必须沿山坡垂直与水平挖下去,剖面与山坡的等高线平行,为了便于观察剖面应呈斗型。还要注意要保留枯枝落叶层。剖面上方人不要踩,否则会影响腐殖质层性状。二•桐柏自然地理与经济地理概况桐柏县位于豫南桐柏山腹、南阳盆地东缘、国道312公路和宁西铁路纵贯县境东西,土地面积1941km2,辖9镇7乡,总人口42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