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基于小组合作模式下的新型高效物理课堂

构建基于小组合作模式下的新型高效物理课堂

ID:31133596

大小:10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7

构建基于小组合作模式下的新型高效物理课堂_第1页
构建基于小组合作模式下的新型高效物理课堂_第2页
构建基于小组合作模式下的新型高效物理课堂_第3页
构建基于小组合作模式下的新型高效物理课堂_第4页
构建基于小组合作模式下的新型高效物理课堂_第5页
资源描述:

《构建基于小组合作模式下的新型高效物理课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构建基于小组合作模式下的新型高效物理课堂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体现新课程理念、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课堂教学模式。现从科学分组、选择内容、合理评价、全程合作四个方面研究小组合作学习物理的模式,使学生在合作中真正做到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从而打造出小组合作模式下新型高效的物理课堂。  关键词:合作学习;物理课堂;教学模式  物理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即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在明确责任的基础上,以小组的形式开展互助性和促进性学习。教学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有效指导学生合作学习,有利

2、于为每一位学生创造平等参与的机会,有  利于尊重学生差异发展个性,有利于学生学会交流、合作。因此,教师要深入研究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律,探究通过科学的设计,借助小组合作的形式,给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使物理教学“动”起来、“活”起来。那么,如何打造小组合作模式下的新型高效物理课堂呢?  一、科学分组,全员参与  曾听过一节公开课“电流的热效应电热器”,学生自由组合分成7组,每组6人(有的一组6人全是女生或男生)。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的组很活跃积极,配合默契,有的组则很沉闷,甚至不知道自己该干什

3、么。由此,我深刻地体会到合作学习中分组的重要性,认为应做好以下两点:5  1.科学、合理地分组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信息传递只是师与生之间单向进行,大多是师问生答,没有学生之间的横向讨论与交流,更缺少学生自我调整、矫正的机会,无法暴露学生思维的过程。而新课程倡导的合作学习,恰恰是对这种“缺陷”的弥补,能以优带差,增加学生的发言机会,培养合作意识,因此,组内成员的搭配应该既科学又  合理。  2.充分发挥小组内每个成员的作用  经常看到小组合作学习时,学习好或者性格外向的学生频频发言,其他人则成为“多余人”;小组

4、汇报时,真正发言的仍是那一两个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参与合作学习的只是少数几名学生,大多数学生则游离于学习过程之外。  二、合理选择,精心设计  很多教师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但在实践中发现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是个难题,特别在课堂教学中,“45分钟时间”与“学生合作时间的需求”成了难以解开的矛盾。其实,并不是任何内容都可以开展合作学习。教师备课时,所选择的小组合作学习内容要有一定的难度,有一定的探究和讨论价值,有一定的开放性。它需要教师运用智慧,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情境,采用不同的合作形式让不同层次

5、的学生各有所获、各尽其能。5  一节课哪些知识点是学生可以通过合作学习构建起来的?在设计学生合作学习任务时,不能仅仅局限于学生的学习互助上,应该更深层体现在合作学习中构建知识。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单向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背景”和“情景”中,借助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那么,在设计小组合作学习任务时,教师应特别注意设计出能让学生积极建构知识的“情景”,并由相对应的任务促进学生合作、对话,最终达到意义建构。  三、合理评价,激发兴

6、趣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物理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对合作学习评价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评价小组的整体情况,当然,也必然会有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  在物理课堂上,我对学生的每一种假设、每一个实验设计都给予口头鼓励,对有独创性的给予掌声。这极大地鼓舞了学生的热情,给予学生合作的信心。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间的相互评价、家长对孩子的评价,则使学生在评价中互补,在评价中提高。最佳组员、最佳合作奖、最佳成果奖、最佳创新奖、最佳方法等奖项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竞

7、赛意识、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全程合作,延伸课外  根据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要求的不同,教师可以开展全程合作学习,分为课前协作式、课内讨论式、课后研讨式三种。  1.课前协作式5  这种方式一般是在课前把总任务分解为几个子任务,由组内成员分别承担一个子任务,通过汇总各个成员的子任务来完成整个小组的学习任务。同一小组的成员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内完成各自任务。比如:为了学习某个内容,需要先进行社会调查,以便收集有关的数据,这时就可以将调查的内容分成若干项目,由各个小组分别承担进行调查,然后将各小组的调查结果进行汇

8、总。在学习“杠杆”一节时,我提前两天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找找家里所使用的一些工具,认真观察并记下体验,看看哪个组带得最多。小组内各个人员可以分工,不必重复带工具。  2.课内讨论式  在课堂讨论中,组内成员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既可针对问题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也可以仔细地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有时还可以进行辩论。在每一次讨论中,小组内的成员都有相对明确的分工:记录员、检查员、组织员(组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