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中的中西古今意识

绘画中的中西古今意识

ID:31136497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绘画中的中西古今意识_第1页
绘画中的中西古今意识_第2页
绘画中的中西古今意识_第3页
绘画中的中西古今意识_第4页
资源描述:

《绘画中的中西古今意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绘画中的中西古今意识  [摘要]中国绘画创作的历程经历过传统风格、西化风格乃至于中西、古今结合的崭新风格,力求多方面、多种元素叠加在一起的视觉图式,但是这种模式也具有明显的弊端,它们为机械地复制与摘抄也提供了便利,把绘画过程中的创新性本质忽略了,这会给绘画发展造成一定的阻碍。因此画作中掺杂进传统和现代西方的风格应该适可而止和恰到好处。  [关键词]绘画;西方;传统  一、绘画中的传统风格  今天,倡导的多是职业画家的画风,因为他们不是像士大夫一样地自娱自乐、随心所欲地作画,也不是像画个一样地去机械地临

2、摹从而丧失自己的独特风格,而是使画家回到绘画的本身来,能够反映社会的真实现象,比如《清明上河图》;能够超越自我,不会一味抄袭古人画风;创造的前提是尊重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作品具有原创性;精益求精、树立人文意识,在画作中融入文学韵味。然而,当前中国的绘画作品大多数是如画工一样的仿制品,如成年人都喜欢称赞自己的孩子“画某某事物非常相像”。还有一些画家却过分地固守传统,以继承某一流派或某一画家的风格为荣。他们错误地不加分析地理解了传统,便只知如画工一样抄袭、模仿,最终使僵化、无生气的一批作品出现在画界,这终

3、将导致中国绘画走向衰败。这激起张大千先生的愤怒,他认为中国绘画就是一部民族活动衰退史。4  这些都使作品缺少思想和创意,俨然是一个没有内容的框架。因此,我们要提倡传统的职业画家的画风。  二、绘画过程中出现的西方风格  我国绘画风格中西结合式的新发展却存在着很多弊端。比如最明显的就是过分强调概念,却没有融入中西方特有的人文精神,而是生硬的拼接。这样造成的问题有:  首先,有的把中西之间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与技巧生硬地剪辑在一起。他们运用中国式的线条勾勒物体,但在丰润时却采用了西方的光影明暗及色彩冷暖的方

4、法。这其实是表面上的结合,这和西方之间仅有的区别就是在绘画材料上的改变,把油彩换成墨彩,把西方画布换成中国的宣纸。  其次,一些画家简洁地把素描或速写的线条直接运用到中国的宣纸上;他们像临摹照片一样把要表现的物象真实的刻画出来,仿佛要证明长期以来人们认为中国绘画很难像西方绘画那样能很真实的表现出自然界中的光、色调以及空间感、立体感的说法是错误的。  再次,有的画家直接摹仿西方的各种艺术流派的绘画风格,还有一些画家把西方各种艺术流派的绘画风格,比如抽象派,立体派等直接运用到中国画的形式上,却没有经过艺术

5、转换。这种不经过艺术加工的绘画方法,虽然在使用材料或技巧上区别于西方画作,但是这种作品却让人看不出中国绘画的优美细腻韵味,反而像是西方绘画的变异。总之,多数画家在绘画过程中只做到了表面上的整合,而忽略了中西文化之间存在的人文差异。这是导致中国画出现了不中不西的现象的现实原因。4  从徐悲鸿先生开始,画家们对于中西结合有了一定的理解,并且很多人开始主张在中国的艺术中加入抽象概念,把对西方抽象的理解与中国绘画中的神似特点结合起来,创造出一些独特的艺术风格。吴冠中先生就是如此。从原则上讲,画家们应该把中国画

6、中的“中西结合”看作是中国画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新思路,而不能作为革新的主要手段。西方的文化思想再先进也不可能完全取代中国的文化,更何况在中国的文化中还有很多被世界肯定的东西。因此画家们既不能以中国的艺术观点来主观的认识西方绘画,也不能以自己学习的西方艺术理念来主观的否定中国绘画中的一切,因为这两种片面的观点都会阻碍中西方绘画的健康发展。  三、绘画的政治属性及社会功能  除去在中国的文化大革命中绘画完全为政治服务,不仅题材、内容、形式是“革命性”的,包括颜色也是带着革命性的红色色调。但是,总体上的政治属

7、性与社会功能还是相一致的。当代中国画也必然要包含时代发展诸多元素,开拓性与探索性必然是当代中国画的显形特征。  当代中国画坛抄袭成风,作品千篇一律现象普遍存在,尤其是山水画、花鸟画,尤为严重。一些所谓的“画家”抄袭、模仿,低层次地不断重复仿制。创作缺乏创意是目前中国画坛存在的另一个重大问题,其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缺乏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能力。因此,要想解决中国画的古今问题和中西问题就应该理性地从中西方文化的人文精神中找到可以相互借鉴和补充的合理成分,并在表达艺术真理的前提下,使中西方艺术达到本质上、神

8、韵上的结合而不是形式上的结合,从而创造出以中国文化为本源的艺术作品。4  中国的绘画创作正处于发展历史的十字路口,如何选择今后发展走向关系到中国美术体系的存亡。倡导传统画作的精神以及对西方绘画技巧的借鉴,是中国美术体系变革的方向。总之,提倡传统画家精神和当代西方精神相结合是时代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葛路.中国绘画美学范畴体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王伯敏、任道斌.画学集成?王微:叙画卷[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