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郁达夫的心路历程

论郁达夫的心路历程

ID:31144770

大小:10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7

论郁达夫的心路历程_第1页
论郁达夫的心路历程_第2页
论郁达夫的心路历程_第3页
论郁达夫的心路历程_第4页
论郁达夫的心路历程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郁达夫的心路历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郁达夫的心路历程  摘要郁达夫的《沉沦》以第三者自述的形式倾吐内心的孤独和苦闷。实际上,这是作者以含蓄的表达方式抒发个人在新旧文化和中外文化激烈碰撞之下的精神状态。是一次以真实的个体折射那个时代有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心声的文学创作尝试。本文凭借阅读感受和仔细研读,试图证明《沉沦》是作者日记结集的真实面貌,并努力揭示《沉沦》中郁达夫表现出的“私语情结”的起因和本源内涵。  关键词《沉沦》;郁达夫;私语情结  郁达夫是引领二十世纪20-30年代抒情小说潮流的作家。1921年出版的《沉沦》小说集开创了“自叙传”抒情小说的先河。他曾反复地说明,作者的经验“除了自己的之外,实在另外也并没有比此再真切

2、的事情”。所以,他以前所未有的大胆和凌厉,揭起专写中国知识分子内心彷徨苦闷的大旗,在当年不胫而走,管领新文坛风骚。用今天的标准来衡量,郁达夫无疑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最为成功的畅销书作家之一。  本文所关注的是郁达夫达代表作品《沉沦》话语形式的特点,并以之作为分析文本,挖掘其深藏的内涵意义及其它能带给郁达夫成就的原因。  “自叙传”是自己叙说自己的经历和心情。不论是“自传”抑或是“他传”都是写给别人看的。对于《沉沦》这篇被公认为自传性颇浓的小说,它表现了郁达夫的浓厚的“私语情结”。“私语”即自言自语,是叙说给自己听的,更接近于“日记”而非“传记”。6  《沉沦》的私语特质基本上可以概括为两点

3、:形式上真实主体的内心独白;本质上的精神宣泄。  早在郁达夫的《沉沦》之前,有鲁迅的《狂人日记》。《狂人日记》打破了中国传统小说注重完整故事和依次展开情结的结构方式,而以13则不标明年月的日记,按狂人的心理活动的流动来组织小说。狂人的日记别人是不会看的,本应更具有私语的特点。但这篇“日记体”小说明显具有作者精心设计的痕迹,在看似杂乱无章的语言表述中,却表现出疯狂中的清醒,处处显示了对旧有秩序的反抗性。  与《狂人日记》相比,《沉沦》鲜明地具有自我性。这种自我性来源于两个向度。一是作品主人公与作者惊人相似之处;二是作品主人公反复不断的自言自语――私语表达。  前者具体表现在如下的细节分析中:郁

4、达夫1896年出生于风景秀美的浙江富阳一个已经破落的书香之家。《沉沦》中的“他的故乡,是富春江上的一个小市,去杭州水程不过八九十里。”让人不由自主地第一个想到富阳;郁达夫1913年随兄长到日本留学,按中国传统计算年龄的方法,正是18岁。《沉沦》中“正是他十七岁的时候,他就进了大学的预科”,第二年“在家里住了半年,到了七月中旬,他接到他长兄的来信,……到了九月下旬,他的兄嫂才子北京到家。住了一月,他就同他的长兄长嫂同到日本去了。”算起来,“他”也正是十八岁到日本留学的。郁达夫1921年9月从日本回到上海,是26岁。《沉沦》中“这五六年的岁月,教我怎么能挨的过去。”“可怜我今年已经是二十一岁了。

5、”算起来,“他”离开日本的时候也是26岁。6  郁达夫与《沉沦》中“他”的关系由此显露出来,只不过郁达夫用第三人称“他”来稍微隐藏了一点直观性。  后者的表现则更直接而坦率。从小说的第8自然段开始,“他便不知不觉开了口,自言自语地说”。这种自我表白,自我倾诉的,以私语形式表达的句子,粗略统计全篇有30处之多。整篇小说的故事简单而零散,人物对话也很少,大半篇幅和情节展开靠的就是这种主人公的私语表达。这里“私语”已经不单是一种语言表达方式,还承载了推进故事发展,展示人物命运的功能。  《沉沦》散淡的内容链接,没有作者的精巧构思,精心布置。仿佛只是有心里装了一枚窃听器的“他”到处乱走,乱撞,由窃听

6、器传达出来的“他”的声音的连缀。而这个“他”与郁达夫本人是如此相似,使得小说的虚构性减弱,真实性浮现。小说主人公的连篇“私语”,使得小说从形式上凸显了郁达夫――小说作者,一个真实主体的私语情结。  《沉沦》的第一句话“他近来觉得孤冷得可怜。”明白得指出“他”是一位孤独者。郁达夫通过《沉沦》传达出来的孤独是个人与社会的对立,这从文本叙述语言和“他”的私语表达中很清晰地可以看出来:“他的早熟的性情,竟把他挤到与世人绝不相容的境地去。”  “在稠人广众之中,感得到的这种孤独倒比一个人在冷清的地方,感得到的那种孤独,还更难受。”这种孤独意识决定郁达夫钟情于讲述自己的心灵感受,在人迹罕至时候或在人群中

7、固执地自己讲述自己的语言和情绪,而不是对外人讲述自己的经历及故事。从而进入“本我”潜意识的开掘,延伸出爱与死两大支题,宣泄潜意识中积压的精神苦愁。6  《沉沦》中展现的“私语”表达出郁达夫对“爱”的认识,这种“爱”主要体现在“肉美”的领域,以对异性的焦灼呼唤哈与异性狎近同居为主要内容,而不是集中在爱的精神领域,以两情相悦的情感来歌颂爱,净化情欲。通常,人们把郁达夫的这种对“爱”的认识归结为颓废派的自我暴露。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