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提问意识 创设和谐课堂

培养提问意识 创设和谐课堂

ID:31146318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培养提问意识 创设和谐课堂_第1页
培养提问意识 创设和谐课堂_第2页
培养提问意识 创设和谐课堂_第3页
培养提问意识 创设和谐课堂_第4页
资源描述:

《培养提问意识 创设和谐课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培养提问意识创设和谐课堂  中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强,对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但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提问学生答,已经成为常规。随着这种状况的发展,学生的提问意识逐渐淡化了,认为提问是教师的事。加上一些心理因素,学生在课堂上便“只动手,不动口”了。中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疑是思之始、学之端”,陶行知先生也说“发明千千万,起于一点问”。可见,作为教师,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认识到提出问题的重要性,进而敢于提问,善于提问,在不断的提问和思考、讨论中获取新知。  在教学实践中,可从三个方面循序渐进地对学生的提问意识进行培养。  一、营造轻松和谐课堂是前提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

2、本的、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和谐课堂教学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愿意把问题提出来,是由于年龄的增长,闭锁心理逐渐发展起来。同时,学生还存在害怕心理:害怕在课堂上提的问题会影响老师的教学程序而招致批评,害怕提出的问题不成问题而成为大家的嘲笑对象。而不提问也就不会被批评,不会被瞧不起,不会被嘲笑。加上部分教师对课堂纪律控制严格,学生产生畏惧心理,这也就形成了前面所说的“常规”课堂。4  教师要以情施教,以情激学。要放下架子,尊重学生,真诚地与学生交流,把课堂还给学生。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巧言自辩,压制学生。教师应当尊重各种不同类型的学生,课堂上少一点威严,多一份爱心,学生的戒

3、备心理放松一点,学生的积极性才能发挥出来。  二、转变学生观念是基础  课堂是属于学生的,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需要,引导学生学会质疑,让学生大胆质疑,才能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参与、探求知识的过程,才能孕育学生创造的能量,点燃学生创造的火花。对客观世界的好奇,是学生的一种天性。本来,十来岁的学生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十分感兴趣,只是因为平时传统的教育观念束缚了他们,传统的教材与教学内容约束了他们的问题意识,才使他们的追寻能力被扼杀了。  美国学者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原则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所以,教师要特别注重对学生提问和质疑的态度。教师如果为了维护在课堂说话的权威,就

4、不让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这种做法是严重错误的。这样,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求异思维,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便会僵化,课堂气氛就会压抑而沉闷。学生提出的问题或观点再不成熟,毕竟学生思考了,代表了他们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只有学生敢于提问题,敢于对某个问题或教师的观点质疑,才可以有效地激活课堂气氛。  三、教给方法是关键  授人以鱼,只供一食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用。可见,要让学生提出有深度的问题,就要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  发现问题的方法就是钻研课文的方法,使学生有意识地灵活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努力理解新的还不能充分理解的知识。学生学会了提问,犹如掌握了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他们就会

5、学得积极、主动,这就为达到4“教是为了不教”的理想教学境界开辟了的道路,提供了可能。  首先,找关键词句发问。学起于疑,思源于疑,疑就是问题。问题是思维的火花,学生在阅读中能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独立思考的表现。教师要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就要引导学生能在文章看似平常、实有深意的文字中提出问题,也就是找寻文章中的关键词句。教师要能从旧知识入手,带领学生领悟哪些是关键词句。搞清楚关键词句之后,便可以从不同角度加以提问了。如,教《背影》一课,让学生先找出朱自清刻画父亲外貌和动作的词语,然后再从这些词语去提问。这样一来,学生便能较容易地从“作用”“情感”等方面提出问题了。  其次,从文章题目中

6、提出问题。题目好比是文章的窗口,通过这个窗口可以窥视全文的主要内容。学生阅读时,可以针对题目提出问题。如,教《最苦与最乐》一文,学生可能会问: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最苦的和最乐的有什么关系?  再次,从比较中提问。比较是一种很好的认识问题的方法,作为阅读理解的一种重要手段,体现在语文教学中,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应抓住问题的出发点,启发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分析,从而让学生读懂作者的意图。如,在教学《范进中举》时,可引导学生从范进中举前和中举后的对比去发现问题,进而拷问封建科举制度。4  第四,从文体知识提出问题。要真正读懂一篇文章,必须从整体把握,学生的质疑,还要从文体知识提出问题。

7、如,各类文章的基本阅读方法、表达方式、表现方法、理清段落层次之间的关系与联系、注意段落层次之间的过渡与照应等。比如,面对一篇说明文,学生就要联想到这一类文章的阅读方法:要了解说明的对象,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理清说明的顺序,掌握说明的方法。由此可以提问:本文说明了事物的什么特征?分几部分来说明?是如何说明的?课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它的作用是什么?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什么好处?主要语段在文中的作用怎样?  总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语文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