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吴伟业“梅村体”的叙事艺术【文献综述】

论吴伟业“梅村体”的叙事艺术【文献综述】

ID:31147420

大小:7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6

论吴伟业“梅村体”的叙事艺术【文献综述】_第1页
论吴伟业“梅村体”的叙事艺术【文献综述】_第2页
论吴伟业“梅村体”的叙事艺术【文献综述】_第3页
论吴伟业“梅村体”的叙事艺术【文献综述】_第4页
论吴伟业“梅村体”的叙事艺术【文献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吴伟业“梅村体”的叙事艺术【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汉语言文学论吴伟业“梅村体”的叙事艺术吴伟业是明清之际一代文学大家,歌行成绩突岀,誉满当时,歌行诗“梅村体”风行一代,己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吴伟业以明末清初的重要历史现实为题材,创作了大量七言歌行体的叙事长诗,其叙事诗号称小国古典文人叙事诗之殿军,我国不少学者也已经围绕此议题展开了各种研究,综述起来,研究问题主要集屮在以下儿个方面:一、吴伟业的政治态度吴伟业的一生作品颇丰,在当时独步文坛,但其仅有的三年的“仕清”行为却是他一生最大的痛。施赛男《从吴伟业隐居十年的作品看其仕清政治态度》(《乐山师范学

2、院学报》2007年第3期)文章从吴伟业隐居梅村近十年所作的部分作品川寻找在政治Z痛所在。罗燕、周家胜在《沉重枷锁下的心灵自赎一一论吴伟业诗歌屮的“贰臣”意识》(《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吴伟业明亡之后无可奈何仕清朝,在的后半生的忏悔自辩中度过,不过也正因为有如此沉重的精神枷锁才使他的诗歌大放界彩。二、“梅村体”研究叶君远先生是当今研究吴梅村的第一人,他对吴梅村的研究深入细致,成果丰硕,曾先后发表过《吴梅村研究》、《吴梅村诗选》、《吴伟业评传》、《吴梅村年谱》等文集。吴伟业的歌行以学习四杰元白为主,兼融多

3、家,既继承了前人的创作经验又开拓了屈于自己的领域。在《清代诗坛第一家一一吴梅村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02)中叶君远先生认为,一种文学创作被冠以“某某体”时必有其与众不同的风貌,“梅村体”与历史上同类歌行相比有其独创性,而最能体现其创作个性、最具有代表性的篇章都是叙事歌行。1、“梅村体”的形成和发展叶君远《论“梅村体”的形成和发展》(《中国文学与文化》,2005.1)梅村体的形成和发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除了诗人自觉的艺术追求,时代变幻对作品题材内容、感情色彩、艺术风貌起了决定性影响。2、“梅村体”受唐代歌行的影

4、响张宇声《论“梅村体”所受李、杜歌行Z影响》(《淄博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认为,“梅村体”在艺术继承上受李、杜歌行影响,其受李白影响是偶一为之,受杜甫影响则是常态,具体表现是继承了杜甫的“诗史”精神。王宇飞《七言歌行的演变与“梅村体”》(《苏州大学学报》2002年第7期),以“梅村体”的艺术分析为切入点,以七言古诗的声律特征为核心,梳理出七言歌行屮的“齐梁体”和“盛唐体”的衍生轨迹,从而分析“梅村体”产生的原因及其发展过程中的特殊地位。陈卓《“梅村体”对唐代七言歌行的继承和发展》(《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

5、08年第4期)则认为“梅村体”是以唐诗为宗,学习借鉴初唐“四杰体”、杜甫“少陵体”和元、白的“长庆体”,再结合自身的独特创作,开启了七言歌行和我国古代叙事诗的新格局。3、“梅村体”的比较研究关于“梅村体”的比较研究文章较少,目前有付华的《“茶村体”与“梅村体”、“神韵体”比较研究》,文章通过三者対比反映了清初诗人的不同心理特征、生活方式,体现了清初诗歌走向的变化与演进历程。三、吴伟业叙事诗研究学术界对吴伟业叙事诗的研究主要集屮在分析其叙事诗与元白诗歌的关系以及吴伟业在创作过程中的艺术个性。1、吴伟业叙事诗的特点林彬

6、晖、郭建球《类乎香山风华为胜一一谈吴伟业叙事诗对白居易的诗的学习和借鉴》(《湘潭工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认为吴伟业的叙事诗是对白居易的叙事诗的继承和发展。吴伟业的叙事诗吸收白诗铺排特长,并在此基础上注入“史”的元素,在主题叙事的前提下将抒情发展到极致,论述了吴伟业叙事诗“类乎香山而风华为胜”的特点。向琪《吴梅村叙事诗的传奇色彩》(《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则分別从选材和叙事结构上分析吴梅村叙事诗的特点。2、吴伟业叙事诗与其他叙事诗的比较郝美娟《吴伟业之梅村体与五古叙事诗的比较》(《文学艺术》2

7、007年第4期)论述了梅村体和五古叙事诗的异同,虽然两者主人公不同,情感力度不同,但最终表现的都是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3、对吴伟业叙事诗《圆圆曲》的研究“梅村体”叙事诗约有百首,《圆圆曲》是“梅村体”的代表作,更是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名篇。于慧《谈吴梅村〈圆圆曲〉的叙事艺术》(《泰山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认为,不朽的诗篇都是思想和艺术的完美结合,《圆圆曲》的成就不仅在于主题的沉痛历史感和深刻的现实意义,还在于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肖鲁云《<圆圆曲〉开拓性的叙事模式分析》(《中国古代文学研究》2009.6)从叙述人的

8、变化和叙述时空变化的角度进行分析发现,吴伟业在创作《圆圆曲》时采用的是一种开拓性的叙事手法,采用“复调”叙述,吋空跳转。四、吴伟业诗歌的艺术风格对吴伟业叙事诗的艺术特色研究较早的应该算是陈抱成1981年发表在郑州大学学报上的《试论吴伟业叙事诗的艺术特色》,文中作者从五方面阐述吴伟业叙事诗的艺术特色,分别是咏叹历史悲痛,用繁丽的语言表达哀思,注重格律,奇曲变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