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诗歌教学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诗歌教学

ID:31147700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诗歌教学_第1页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诗歌教学_第2页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诗歌教学_第3页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诗歌教学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诗歌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诗歌教学  摘要:要想提高诗歌教学质量,就必须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具体来说,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感受诗人的情感;其次要精心设计导语;再次要采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最后要让学生发挥想象,口头或书面表达诗中所描写的画面。  关键词:学生;诗歌学习;兴趣;思考  诗歌具有独特的意境美和艺术魅力。在诗歌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博大的情怀,以及当时历史的背景。所以,诗歌的鉴赏主要是对其意境、艺术进行感悟,从而提高人们的感性思维,启迪人们的心灵与人格。现在中学生对于

2、诗词的理解能力较弱,在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从而提高学生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在《论语》中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告诉我们,兴趣对于学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要想提高诗歌教学质量,教师必须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通过这几年的诗歌教学,笔者对诗歌教学有了一些体会,现总结如下。  一、要指导学生正确朗读  古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4这句话点出了诗歌教学中朗读的重要性。这里的朗读并不是指学生毫无目的地去读,教师只有在诗歌教学中教会学生怎样读准、读

3、出韵味、读出情感,这样的朗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朗读。卜迦丘说过:“诗人们在他们的作品里都运用最深刻的思想,这种思想就好比果壳里隐藏着果肉,而他们所用的美妙的语言就好比果皮和树叶。”也就是说,只有反复朗读诗歌,才能领会诗中的韵味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那么,怎样指导学生朗读诗歌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种训练方式。  1.教师或学生范读,其他同学听读,想象诗句中描绘的画面,从而感受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例如,在学习九年级下册《我爱这土地》时,通过教师的范读,学生可以想象到抗日战争时期国土沦丧,山河破碎,到处弥漫着战争硝烟的画面,感受到诗人艾青

4、对祖国的一片赤胆之心。又如,朗读《天净沙?秋思》这首元曲时,教师可要求学生想象前几句的景物描写,感受诗歌意境,这样学生通过诵读就能领略诗人的思乡悲苦之情。  2.指导学生正确把握诗歌朗读中的停顿、重音等。例如,教学九年级下册余光中《乡愁》一诗时,教师可先让学生熟读,然后让学生思考该怎样停顿和重音。教师可让学生朗读“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一句,然后让学生回答停顿和重音,并要求学生指出“浅浅的”为何要重音。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正确朗读,而且也体会到了诗中所蕴含的韵味和作者的思想感情。4  3.采用分小组

5、朗读、分角色朗读、个人读、学生齐读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增加学习兴趣。例如,教学九年级下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时,第一节诗可采取学生齐读形式,二、三节诗采用个人读形式,最后一节诗又采用齐读形式。这样的读法,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诗中所蕴含的深沉的历史感与强烈的时代感,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精心设计导语  在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的导语,不仅能吸引学生,而且能很快将学生带入诗歌所描述的意境中。例如《天上的街市》一诗,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导语:“星空以其无比广阔和神秘,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创造出许多美丽动人的

6、传说。同学们,面对星空,你们想到了些什么呢?我们说诗人的想象是最丰富的,那么,我们伟大的诗人郭沫若又想到了什么呢?”这样的导语不仅能吸引学生,还能使学生对太空产生无限的遐想。总之,只要教师导语设计恰当、引导巧妙,就能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三、采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高级的事物可以由低级的事物去代表,不在眼前的可以由处在眼前的去代表,看不见的可以由看得见的去代表。”由此可见,多媒体技术在诗歌教学中的重要性。例如,教学《天净沙?秋思》一诗时,教师就

7、可以用多媒体将诗歌前四句描绘的画面表现出来,然后让学生结合画面,说出画面所表现的诗句。又如,在学习《天上的街市》这首诗时,教师可以播放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曲《星空》,让学生配乐诵读,使学生沉浸在诗人所描绘的理想境界中。再如,在学习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这首诗时,教师可以放几张陆游“僵卧孤村不自衰”的图画,使学生能更好地感受到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四、让学生发挥想象,口头或书面表达诗中所描写的画面  俗话说:“读写不分家。”4在教学诗歌时,教师可以采取读写结合,以写促读的形式,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诗人的情感,在写中表达诗

8、人的志向。初中生的想象力丰富,求知欲望强烈,所以大部分学生十分希望在课堂上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给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在教学诗歌时更应如此。例如,在教《天净沙?秋思》一诗时,在学生反复诵读全诗后,教师可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以口头形式表达诗的前四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