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唱腔与美声唱法之比较

昆曲唱腔与美声唱法之比较

ID:31151141

大小:10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7

昆曲唱腔与美声唱法之比较_第1页
昆曲唱腔与美声唱法之比较_第2页
昆曲唱腔与美声唱法之比较_第3页
昆曲唱腔与美声唱法之比较_第4页
昆曲唱腔与美声唱法之比较_第5页
资源描述:

《昆曲唱腔与美声唱法之比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昆曲唱腔与美声唱法之比较  摘要:昆曲起源于浙江的海盐腔、余姚腔和江西的弋阳腔。昆剧行腔优美,以缠绵婉转、柔漫悠远见长。在演唱技巧上注重声音的控制、节奏速度的顿挫疾徐和咬字吐音。由于昆曲起源的地域性,决定了它的唱腔中所具有的南方方言特有的语调中的高位置感和咬字方式,这种说话的位置感正好与美声唱法中强调的位置感极为相像,两种演唱艺术的咬字归韵方式又存在着很多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关键词:昆曲唱腔;美声唱法;咬字方式  中图分类号:J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3)10-0241-02  昆曲,亦称昆山腔、昆腔、昆剧,是明代四大声腔之一。最初是昆山

2、(今属江苏省)一带民间流行的南戏清唱腔调,明初有昆山腔之称。明嘉靖年间流寓太仓的戏曲音乐家魏良辅和张野塘、过云适等人,以昆山腔为基础,吸收弋阳、海盐诸腔的音乐和北曲的唱法,改革成了新的昆山腔。改革后的昆腔,宛转细腻,擅长抒情,有“水磨调”之称,这种新腔奠定了昆剧演唱的特色,充分体现在南曲的慢曲子(即“细曲”)之中。在演唱技巧上,昆曲注重声音的控制、节奏速度的快慢以及咬字发音,并有“豁”、“叠”、“擞”、“嚯”等腔法的区分以及各类角色的性格唱法,在不断地发展和演变中终于成为集南北曲之大成的“时曲”5而风靡全国,当今主要是流行于我国江苏、浙江、湖南以及上海北京,并已成为中国戏

3、曲中极具代表性的声腔。昆曲艺术于2001年5月1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确立了昆曲独特的文化特性以及它在人类文化多样性发展中的特殊意义,这样的艺术地位无疑可以说它不逊色于现今的任何一种艺术形式。而在我国开设声乐课程的各大高校及各专业艺术院校教学中,普遍都以教授意大利美声唱法为主要声乐课程教学内容,它强调演唱中优美动听的声音,演唱位置和共鸣腔体运用的合理性、科学性,因而在人们审美能力日益增长的今天,它在高雅艺术领域中始终处于很高的地位,被广大音乐学习者,特别是声乐爱好者所喜欢并热衷学习。  一、两种演唱形式咬字方式的不同之处  演唱中的咬

4、字对于任何一种以语言为主要阐述情景的表演艺术而言都是极其重要的,但不同的语言表演艺术对于咬字方式上又有着很多不同的具体要求。  首先,昆曲曲牌是由词发展而来,又称词余,所以在文字上是长短句式,写作就是填词;而美声唱法大多都是先有词而后根据词义和作曲家个人的理解进行谱曲,因此美声唱法更多的是在强调词义的表达,整个演唱过程就是一个用旋律来诠释歌词过程,两种艺术形式在文字运用的出发点就存在较大的区别。  其次,昆曲一个曲牌有多少字、几句以及每个字的平仄声都有规定,而且重要的词位严格到仄声中应有上(∨5)、去(\)之别。曲牌的音乐结构和文学结构是统一的,如不根据平仄声就要形成倒字

5、,很难谱曲和演唱。这也是写作和演唱昆剧难度很高的一个原因。以昆曲中最具代表性的唱腔“水磨调”来说,它的唱腔具体表现为放慢拍子、延缓节奏,以便在旋律进行中运用较多的装饰性花腔,除了通常的一板三眼、一板一眼外,又出现了“赠板曲”,即将4/4拍的曲调放慢成8/4,声调清柔委婉,并对字音严格要求,平、上、去、入逐一考究,每唱一个字注意咬字的头、腹、尾,即吐字、过腔和收音,使音乐布局的空间增大、变化增多,其缠绵婉转、柔曼悠远的特点也愈加突出。昆曲演唱的特点是“以字行腔”,腔跟字走,节奏上的变化其实就是文字在演唱过程中的变化,它就是一种更多的强调文字的重要性的艺术。而美声唱法与以母语

6、汉语为主的昆曲唱腔咬字时最大的不同之处是:意大利语每个单词都会以一个元音音节作为主要的强调对象,其它的辅音以及出现在同一个单词中的另外的元音,都只为突出这一个主要元音音节而被“轻读”,而且由于元音音节的强调,每个单词都可以最后以一个较为开放的元音作为结尾来朗读或者演唱,即使是闭口的元音音节也可以在强调字头之后将其变成另一个开口元音音节而演唱,所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了美声唱法演唱中共鸣腔体的作用,进而让这种唱法具备了更强的张力和穿透力。如意大利语中的元音“i”,在用美声演唱它的时候就是在咬住字头“i”音之后逐渐将其变化成开口音“e”,进而将共鸣腔体更好的打开将声音得以释放

7、,同时也体现出美声唱法在演唱中,部分咬字可以为了更好的演唱效果而适当做出一定的变化及让步的特点。昆曲唱腔中的咬字对于演唱者的要求一定是要做到以字带声、字先唱后,而美声唱法的咬字则更多是在强调位置与共鸣的状态中带出文字,以声带字、唱先字后,这一点也是与昆曲演唱咬字中最明显的区别所在。5  二、两种演唱形式咬字方式相同或者相近之处  在语言咬字方式上两种艺术形式都对咬字的归韵有着较为苛刻的要求,昆曲强调字头字尾有规有矩,而美声唱法强调字为唱服务,在保证声音穿透的同时可适当调整文字的咬字归韵。二者在文字的强调上虽然有所侧重,却都是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