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学会体验生活

让学生学会体验生活

ID:31156523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让学生学会体验生活_第1页
让学生学会体验生活_第2页
让学生学会体验生活_第3页
让学生学会体验生活_第4页
资源描述:

《让学生学会体验生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让学生学会体验生活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中高年级开设的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它是对学生系统进行公民道德教育的必修课程,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多年来它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等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动,新的教学理念使得《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开始逐步走上了“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的道路,强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对学生道德、行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及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强调德育在各学科教育环节的渗透,这是一种可喜的现象,它使课堂教学真正贴近生活、充满生命的活力。也正因为这

2、种种的原因对教师的教学工作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新的挑战。  一、课堂教学要体现新的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有很多种,但总体上可以分为两种:接受式学习方式、探究式学习方式。由于传统的影响,以往的品设课教学过分强调接受性学习,在教师的帮助下得出正确的结论,然后学生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考试时列出条目式的问答题,学生生搬硬套。也许学生的分数不会太低,但长期以来会抑制学生创新精神和道德行为的养成,也会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新的理念要求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课堂教学,一起体验、探讨、研究,通过活动让学生逐步明白道理、分清是非,同时提高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进而适应社会的能力。4  1.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教

3、师要千方百计地让学生自始至终成为课堂的主角,而不是教师的“自我表现”。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在学生身上打主意。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尽量让学生去思、去做、去发展。教师想参加学生活动,那么就以和学生平等的身份来吧。例如:在学习《我爱爸爸妈妈》一课学生交流时,教师走进同学们中间和同学们一起回忆爸爸妈妈关心自己的一些生活细节。教师和学生一起交流,这样既融洽了师生关系、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2.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教师不要担心自己不讲学生就无法学会,应该相信自己的学生能行,让他们尝试着自己去理解、去探索。学生尝试的过程,就是一个自我探究的学习过程,

4、即使结果是失败的,但过程也是有价值的。比如:教学四年级上册品社实践活动《我们爱教师》一课时,课前要求学生在课外仔细观察老师的活动,特别让学生去观察体会老师的一天是如何度过的,然后回到课堂上让他们说说自己的观察和体会。学生就会各抒己见,教师进一步启发: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通过这个问题就能很好的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相信学生的回答会感情真挚,令人深思。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拿起笔给自己现在的或幼儿园的老师写一封信,表达你对他们的爱,或者写写你理想中的老师。这样,理性知识上升到感性知识,把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结合起来,把教学与生活结合起来,把培养情感与提高能力结合起来,课堂教学实现多赢。  二

5、、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4  在课堂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景象:老师一宣布讨论,教室里立即“嗡”声一片,热闹非凡,学生能以最快的速度组合成组。仔细一看,合作学习并不合作,要么有的小组演变成了个别学生的“一言堂”,少数同学往往一言不发,等待小组中的领袖侃侃而谈,大家在热闹中草草结束所谓的“合作学习”;要么,走向另一极端,你说,我说,大家抢着说,谁也不听谁的,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以致合作学习结束后,整个小组尚不能拿出一个或两个代表小组总体意见的观点。  三、注重情感熏陶与行为习惯养成相结合  新的基本理念要求《品社》课在强调培养学生行为能力的同时更应该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我们既要

6、重视认知发展,更要重视情感的发展。教师要有意识地将不同板块的内容“整合”到课堂教学中去,促进学生的融会贯通。教师要善于从生活中挖掘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素材,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得到理性知识,然后结合自己谈看法,谈感想,最后规范自己的行为。  四、把握教材知识联系,加强课堂教学的综合性4  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加强学科间教材内容的融合,把握教材的前后联系,密切课堂教学与学校、家庭、社会的关系,把实践活动落实到实处,既能使学生学到知识,又能培养学生能力。指导学生课前查阅相关的资料,做好课前调查,课上积极体验、阅读、探究、讨论,鼓励学生多动笔,把自己的感受、体验选择说、写、画等适当形

7、式描绘出来,鼓励学生积极投稿,教师要把学生的作品进行归类、合并、展览,因而增大课堂教学容量,有利于培养学生开阔的视野和多维的思维方式。例如教学第八册《相信科学不迷信》这一课,教师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让学生搜集一些反对迷信的故事,讲清一些科学道理,指导学生课下去请教科学教师,比如:了解“左眼跳财,右眼跳灾”是面部肌肉疲劳的一种反应。根本不能预示灾难祸福。鬼魂神仙都是不存在的,科学算命、电脑算命也纯粹是骗人的把戏。还可让学生搜集反对迷信活动或邪教组织等图片资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