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意绵绵,渐入诗境

情意绵绵,渐入诗境

ID:31156952

大小:10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情意绵绵,渐入诗境_第1页
情意绵绵,渐入诗境_第2页
情意绵绵,渐入诗境_第3页
情意绵绵,渐入诗境_第4页
资源描述:

《情意绵绵,渐入诗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情意绵绵,渐入诗境  笔者教《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诗时,将把握诗人的情感线,潜心品读诗人用词的精妙性定为了教学目标,着力引领学生在诗行中走一个来回,体悟诗者独特的情怀。  一、“情”缘导入,步入诗行  在开课初始,深情的导入奠定了诗歌的情感基调,营造了浓厚的情感氛围,在舒缓委婉的音乐渲染下,学生的情感之门渐渐开启,思绪如河水缓缓流淌,渐入诗歌所描绘的意境,思维的触角伸向诗人的情感世界,牵起了苏轼和西湖的情缘,使得古诗教学的开篇有了一个准确的思想定位和情感定位。  二、苏轼的用笔简直“神了!”  师:读

2、着这28个字,如此生动鲜活的画面就展现在了我们的眼前,诗中有哪些字、词带给我们别样的感受呢?请你打开书本,细细地读读,用心地品味,把你感受最深的记下来。  [交流1]“黑云翻墨未遮山”之“翻”  生:不知哪位伸仙在天上打翻了一大缸墨汁,“哗”地一下子就泼洒了出来。  生:我想到了练书法时,墨汁被打翻后在宣纸上,渲染开来的样子,翻滚的速度很快,而且墨在纸上弥漫开了。  生:这“翻”4字用得很豪气,让我想到了苏轼的创作,他不愧是豪放派诗人。  [交流2]“白雨跳珠”之“跳珠”  生:如同顽皮活泼的小精灵蹦蹦跳跳

3、的样子,可爱极了。  生:只有当雨下得很大的时候,雨滴才会溅起,很有弹性的样子。  生:雨珠叮叮当当地打在船舷上,多像美妙的雨中曲啊。  [交流3]“乱入船”之“乱”  生:“乱”字并不乱,反而能衬托出苏轼喜悦的心情,那跳珠是一个挨着一个,蹦蹦跳跳地跑进船内的。  生:看上去杂乱无章,但实际上充满了生机,这让在一旁观看的苏轼不禁心生喜悦。  生:没有对跳珠的喜爱,就不会有这样的描写,“乱”是热闹的真实写照。  [交流4]“白雨”  生:老师,明明雨是透明的呀,为什么说“白雨”?  生:那是因为在黑云的映衬下

4、,凸显了雨的白。  生:我还有一个重大发现,雨在下得大、下得快、下得急的情况下,才会呈现白色。  师:(小结)一个关键词,一段生动的画面呈现,便可以带给我们如此鲜活的感受,让人不得不赞叹苏轼用笔之精妙。  生:虽然诗句很凝练,但读来有生动的画面感,苏轼真会写。  生:苏轼的用笔简直是神了!4  在教学的时候,有意淡化诗意,将教学的视角投向那一处处满含诗情的字或词上,逐步引领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营造了巨大的想象空间,让学生渐渐步入了诗境,步入诗人内心,从一字一词中,揣摩诗者心,体会诗者意。  传神的“翻”字和

5、“跳”字,可以在学生的眼前描绘出一幅生动形象的画面来,有“暴风骤雨”般的来势汹汹,更有“一黑一白”鲜明的映衬,学生在体会作者用词精妙的同时,更能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而捕捉到这样的感觉,需要我们去关注那些精当的字眼,发现那些传神的词句。发现、关注、联想和体悟,这些对领悟诗的意蕴、积累语料、掌握表达技巧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当我听见学生情不自禁地感叹“苏轼的用笔真是神了”时,心中不免激动,这不就是学生和诗人心灵相通的时候吗?  三、相同的“跳珠”,相连的心境  师:苏轼早年因反对王安石的新法,屡次被贬,曾任杭州、黄州

6、等地的地方官,晚年又被贬到惠州、儋州这些更为偏远的地区,他离西湖也越来越远,可是他从未忘却过西湖,十五年后,当他再次来到西湖,提笔写下了《与莫同年雨中饮湖上》:  到处相逢是偶然,梦中相对各华颠。  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  读读这首诗,再看看下方的注释,你能理解诗句的意思吗?  生:我发现这首诗和书上的诗都有共同的“跳珠”一词。  生:这里的重复不是巧合,是苏轼对西湖难舍心情的表现。想到西湖,便想到西湖的雨,想到了蹦跳着的跳珠。  生:是的,跳珠,就是苏轼对西湖的情感寄托。4  生:相同的是“跳

7、珠”,相连的是苏轼难舍的心境。  师:“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这就是当时苏轼的心境,这就是当时苏轼的感受。不见跳珠十五年,就是不见西湖十五年,就是苏轼想念、等待西湖十五年。我们也能想象到这十五年间,他一直都没忘记西湖,(板书:情)都没能忘记望湖楼下那场疾雨。  引入了另首诗词《与莫同年雨中饮湖上》,拓宽课堂容量的同时,更加深了学生对苏轼独特的西湖情结的理解,更有助于学生对诗歌主题的理解和深化,更是五十岁的苏轼,在阔别西湖十五年后最真情的流露,最难舍的情愫。通过比对,学生惊奇地发现,“跳珠”在苏轼

8、两首不同的诗句中出现,虽然阔别西湖多年,但是西湖的“跳珠”依然深深印刻在苏轼的脑海和心间。至此,诗的意境和意味便浓浓地弥散开来了,再读“白雨跳珠乱入船”这一句时,学生便会被这种在诗中所裹挟着的情结深深地吸引,久久地沉醉其中。课上至此,便与诗题中“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的“醉”字相契合了。  苏轼难以忘记的是西湖,是西湖的雨,是西湖的风,是西湖留给他的记忆。  (作者单位:南京市琅琊路小学)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