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如何培养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ID:31157469

大小:10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如何培养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_第1页
如何培养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_第2页
如何培养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_第3页
如何培养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_第4页
资源描述:

《如何培养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如何培养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新世纪的高职院校大学生不仅要求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更要有较高的道德素质。社会责任感是其中的核心素质。结合目前高职院校大学生责任感缺乏的一些现象做出分析,就如何培养他们的责任感提出思考和建议。  高职院校大学生责任感缺乏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过渡。高职院校作为一支重要力量,为社会培养大批有一定技能和文化素质的合格劳动者,高职院校自身也得到迅速发展壮大。作为一名从事高职院校工作的教师感到自豪和使命的光荣,但一些现象令人担忧,其中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显得十分突出,本文围绕高职院校大学生责任感缺乏状况以及如何培养几个

2、问题进行探讨。  一、责任感是什么  责任感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托尔斯泰从功效的角度对责任感进行很好的解析:“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4我认为责任感还是人才必备的素质,是一个人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动力机制。人民科学家钱学森怀着一颗对民族高度负责的社会责任感,放弃国外优越的生活条件毅然回到祖国,为我国国防事业做出重大贡献。最美教师张丽莉基于对学生最深沉的爱和责任,在生死刹那间奋力一推诠释什么是责任感。责任感还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的道德

3、基础。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就是每个社会成员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因此培养当今高职院校大学生责任感刻不容缓。  二、当代高职院校大学生责任感的现状  当代高职院校大学生普遍有较高的文化素质,但也存在着思想道德素质不高,这不能不引起社会和教育工作者的反思,当代高职院校大学生他们积极进取,易接受新事物,可塑性强,这是主流。然而,当今大学生也存在社会责任感淡化的现象,这不能不引起全社会和教育工作者的思考。当代高职院校大学生责任感的现状主要表现如下:  1.对家庭的责任感减弱,只知道一味地索取而没有考虑回报  中国长期以来就有“水往下流”的传统,只要儿女过得好,父母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加上中国教育体

4、制中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造成部分学生对父母、亲友的付出漠然视之、认为理所应当、甚至连最基本的责任感都丧失。我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自高寒贫困地区,父母对他们付出艰辛的劳动,可是学生认为父母的所作所为理所当然,天经地义,在生活中一味向父母索取而没有考虑回报,同时互相攀比、追求享受的现象十分突出。  2.社会责任感缺失4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又加之对外开放的逐步深入,人们的观念发生重大变化,一个突出表现是人们的社会价值观呈现多元化趋势,同时也受信息化时代、网络化时代等因素的影响,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上表现为重自我价值,轻社会价值,不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社会,社会责任

5、感缺失不容忽视。  在现实中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甚至将个人与社会对立起来,只强调社会对个人的满足,而忽视个人承担的社会责任。  3.群体责任感缺失  当代大学生追求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模式,造成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个人与群体的不和谐。高校每年都有一部分学生不能与集体,同宿舍同学和睦相处,有的还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和人际矛盾。这些都反应出他们在生活、学习中往往忽视或排斥他人的存在,不关心他人,只顾自己,如在宿舍里打电话很长时间而全然不考虑影响周围同学,在教室里为图方便乱丢垃圾,不遵守秩序,过分强调权利的享受,忽视义务的履行,这些现象表明当代部分大学生存在着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扭

6、曲。  三、强化高职院校大学生责任感培养的对策与思考  第一,加强责任教育,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  部分大学生责任感不强的原因在于责任意识不强,甚至没有。针对这种现象,学校应加强对全体学生的责任教育。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可采取多种途径进行教育。如新生入学教育,班级定期班会,学校学院组织的晨会,围绕重大活动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把责任教育贯穿于活动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责任、感悟责任、强化责任的认识,增强责任意识。  第二,加强教师责任感和使命感。4  责任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体现。教师自身的行为负责与否、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责任教育的效果。无责任心得过且过的教师

7、很难培养出有负责任的学生。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教师应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此教师在工作、生活中要用自己优良的道德品格、良好的个人修养、深厚的理论功底、无限的爱生之心以及执着的敬业精神激发学生的责任感。  第三,进一步完善大学生评价机制,注重素质教育。  对学生的评价,对培养人才的评价应是科学全面,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用科学评价机制引导和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感。长期以来,在我国对大学生的评估主要看各校的一系列“硬性”量化指标。但仅仅靠一系列可见的指标来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