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导语的设计

浅谈小学语文课导语的设计

ID:31160966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浅谈小学语文课导语的设计_第1页
浅谈小学语文课导语的设计_第2页
浅谈小学语文课导语的设计_第3页
浅谈小学语文课导语的设计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语文课导语的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小学语文课导语的设计  【摘要】“一出好戏要有好的开头,一堂好课要有好的开端”。课的开头新颖活泼,对学生有吸引力,具体生动,对学生有感染力,精练深刻,对学生有启示性。良好的开头,可以激起学生的质疑,启迪学生的思维或能引导学生温故求新,前后知识相接,推动学生的学习发展。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播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一个教师如果能运用最佳方式导入教学内容,则为上好新课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关键词】语文课导语设计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

2、013)09-0056-01  导语,即课文教学时的开场白,教师一走上讲台,就用一段娓娓动听的导语引入课文教学,就像一场精彩的戏拉开了序幕。一堂语文课,学生要学习新知识、接受新内容,老师一开始上课就得扣动学生的心弦,激起他们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这个“开场白”是至关重要的教学步骤,也是思想教育和知识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上得是否成功,导入新课效果是关键,我在语文教学中,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导入新课:  一、介绍相关资料,作好学习铺垫4  现行教材中有些课文所涉及的内容较深或较

3、广,在教学前我经常让学生去查一查有关的课文参考资料及背景材料;如果不对课文的这些相关知识作恰当介绍,学生往往会学得莫名其妙,对知识的前后连接不起来,不易进入较好的学习状态。例如在教学《卖木雕的少年》一课时,首先向学生介绍本课的相关背景,20世纪60年代,中国援助非洲国家修建了坦赞铁路,全长1860公里,由中国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勘察、考察、设计并帮助坦赞两国政府组织施工。中国政府提供无息贷款9.88亿元人民币,共发运各种设备材料近100万吨,先后派遣工程技术人员多达1.6万人,中方有64人为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了解这一背景

4、后,学生对于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不言而喻,中国人民的无私援助在非洲是多么深入人心。这样既做了相关背景介绍,又为导入下文做好衔接。  二、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  小学语文教材里有不少课文是相互联系的,它们或内容相关、或主题相似、或写作手法相仿或同出自某一作家之手等。在教学时可以利用它们之间的联系来进行导语设计。在教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时这样导入:“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叶圣陶先生的一篇文章《爬山虎的脚》,记得文中写道:‘那些叶子绿得那样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5、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写的也正是叶圣陶爷爷院子墙上的爬山虎。作者不仅写叶老家的爬山虎,还说‘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吧。”以旧引新,使学生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来更好地学习课文。4  三、借助插图,迁移过渡  教材中有些课文配有插图,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它们。根据小学生认知心理上的特点,小学生都偏向感性认识,直观形象的图片能激起他们学习的注意力,所以我们在设计导语时完全可以因势利导地从图片入手。例如第十册古诗苏轼的《饮

6、湖上初晴后雨》配有美丽的山水风光图画,教师可在教学之前引导学生观察图并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什么地方?画面的色调怎样?有些什么景物?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然后让学生各抒己见,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说看到了夏天西湖的景色,画面色彩浓淡相宜;有远处的清山塔寺、小船,近处的小桥流水、杨柳;也有的学生说看到了湖中水波荡漾流动的样子、山中水雾迷茫、水面波光闪闪,景色迷人。说明了作者很喜爱这种景色……学生的情绪因此被调动起来,他们处于想进一步了解具体情况的精神状态。这样,通过图文的迁移过渡,顺理成章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7、 四、从课题入手,设疑引入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知识是一种快乐,而好奇则是知识的萌芽。”教师在教学新课时抓住课题,巧妙地设置悬念,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教学《鱼游到了纸上》时教师设问:“鱼总是在水里游着的。离开了水,鱼就很难活了,而这里鱼怎么会游到了纸上呢?”教学《马踏飞燕》时教师设问:“燕子在天上飞,马在地上奔跑,应该说‘飞燕踏马’才有可能,怎么会说‘马踏飞燕’了呢?”教学《“绿色的办公室”》时教师设问:“为什么课题还要加上引号?”等。教师要善于挖掘蕴藏在课题中的“疑问因子”,在导课中巧妙地设置悬念。4  总之,

8、导课虽然短短几分钟,寥寥数语,但它是兴趣,能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新知的主观能动性,建立和谐、民主、宽松的课堂气氛。导入新课的方法还有很多,但是要根据教学实际,紧扣教学目的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行,这样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魏书生、张彬福、张鹏举主编《魏书生中学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