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教师成长”

我眼中的“教师成长”

ID:31162815

大小:110.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1-07

我眼中的“教师成长”_第1页
我眼中的“教师成长”_第2页
我眼中的“教师成长”_第3页
我眼中的“教师成长”_第4页
我眼中的“教师成长”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眼中的“教师成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我眼中的“教师成长”  教师的成长问题,对于教育改革与发展之重要,自不待言。但这些年师资发展的效果如何?可能不满意的人居多。措施不可谓不多,培训力度不可谓不大。为什么效果不尽如人意?我想,一些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对教师专业成长还存在着理解上的偏差,对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的措施还没有从根本上到位。必须对教师成长、专业成长的内涵弄清楚,对制约发展的根本因素弄清楚,这样才会有效地实现教师的自我发展或外在培训培养的目的。  对于教师的发展,人们喜欢用“专业发展”或“专业成长”,体现教师工作的专业性特点。这本无可厚非,但在认识和实践中,

2、人们窄化了教师的“专业”素养,更多地关注教育教学理论、方法和技能。比如,在培训中,侧重于理论和技能培训。在教学中,侧重研究理念指导下的方法和技能的实践与探索。在教师的自主学习中往往也侧重于教学论方面的研究。其实只关注这一方面的素养是无法真正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的。于是,在实践中常常出现操作技术上的形式主义,就不足为奇了。  据说,在一次全国的语文教学活动中,邀请了上海电视大学鲍鹏山这位“非小学专业”的教授听了一节由“专业”教师王菘舟执鞭的语文课,鲍教授对这节语文课竟做出了“令人恶心”的评价,原因是太表演化、太虚假。鲍鹏山凭借

3、他深刻的价值判断直指问题实质。这让我们深思,我们的专业教师真的“专业”9了吗?正如周国平先生说的那样,对教育真正有深刻洞见和理解的,往往是哲学家而不是教育学家。  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教师的专业问题?我认为教师的成长要具有这样三个方面的基本素养:全面的人文修养、学科修养、教育理论及教育实践技能修养。三者中,前一个方面都是后一方面的基础。当然这三者并不是截然分开的,相互融合、循环提升,才能实现教师的全面成长。  第一,人文修养,或称人文精神  周国平先生对人文精神进行过哲学解析,他认为,人文精神包括人性、理性、超越性三个元素。

4、人性相当于人道精神;理性相当于科学精神;超越性相当于宗教精神或信仰精神。人文精神体现你分享和占有人类精神、艺术的深度和广度,使你成为一个真正的人,而不只是某种专业人。只有先成为人,才能更好地成为某种专业人。真正的人体现了人作为历史性、文化性存在的主体性特点,为教师走向专业高度提供坚实基础。教师不仅要“专业”成长,首先要有一般人的健康成长(我喜欢“成长”二字,而不愿意加上“专业”)。有一般人的健康成长,才会有真正的专业成长,才有作为“人”的一生的不断成长。  具体说来,丰厚的人文修养对于教师的一般成长具有如下可能。  成长,

5、成为人生最大目的,因而也是最大的快乐,于是,成长变成了人生意义的自我追求。除去生理,人的成长主要指人性的成长、精神的成长(专业成长蕴含其中)。人,犹如一件自我雕琢的艺术品,雕琢的过程就是成长的过程,雕琢而成的艺术品――你的劳动成果,就是你生命的外在直观。不断成长的人是需要劳动成果来外化自己的内在精神,表征自身价值的。若一辈子为成长而生活,人就实现了康德所说的“9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孔、颜“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其实正是人性成长的快乐表现。于是,成长成了你的生命自觉。你会深刻地认识到,最好的成长,是自我成长,你会

6、列出长长一大串自我成长的优秀名师名单,几乎每个名师的成长都无一例外――自我、主动。  使你具有人的尊严,对人性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你才能做到把学生真正当“人”来对待,你才有能力、有方法爱学生和尊重学生,才有胸怀和仁慈宽容和善待学生,你才有资格对学生进行精神引领,不断引领学生人性向善、向真、向美。健全的人只能由健全的人来培养。此时,你会深深地意识到,研究儿童,理解儿童,尊重儿童,是一切教育的逻辑起点。  使你对教育内涵有真正的理解,知道教育乃至人类社会的终极目标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自由发展。你会首先关注自身的全面发

7、展问题,你才有能力引导学生如何生活,如何学习,如何追求幸福和真理,你才有可能把“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变成行动自觉,而不是理念的装饰。  使你具有更强的理性精神、较高的价值判断能力,这决定于你的思维水平。马克思26岁写出影响世界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除了他的天才思想外,是因为它不同于普通人的思维水平。以此为前提,你才能获得深刻的反思能力,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反思,不断矫正,不断提高。我们常说,要学会自我反思,我们具有反思的能力吗?我们真该反思一下支撑我们行动的理念的前提思想(哲学上的反思,常常是对构成思想的前提

8、进行批判)是否正确。这大概是我们的“专业”软肋吧。价值判断、思想的前提批判这个“专业”9素养该如何成长?恐怕没有一定的哲学修养做基础,难以发展。  使你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意味着你是一个主体性的存在,你才有能力发挥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才知道课堂上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是怎么回事,以及二者的辩证关系,原来教师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