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黄河金岸”描绘滨河水韵

打造“黄河金岸”描绘滨河水韵

ID:31164544

大小:10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6

打造“黄河金岸”描绘滨河水韵_第1页
打造“黄河金岸”描绘滨河水韵_第2页
打造“黄河金岸”描绘滨河水韵_第3页
打造“黄河金岸”描绘滨河水韵_第4页
打造“黄河金岸”描绘滨河水韵_第5页
资源描述:

《打造“黄河金岸”描绘滨河水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打造“黄河金岸”描绘滨河水韵  【摘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居环境不断改善。素有“塞上江南”之称的吴忠市依靠有利的地理位置和沿黄城市带快速发展有利契机,充分显示其巨大的发展潜力。因此,提升城市品位,增强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建设幸福、文明城市,就成为吴忠市当前的发展方向。对于打造黄河金岸、推进  宁夏跨越式发展也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城市品位;城市功能;人居环境;文明城市  黄河流经宁夏397公里,穿越10余座城市。宁夏依次而发展、兴盛,因而有着“天下黄河

2、富宁夏”的美誉。自2007年自治区党委十届一次全会提出打造“黄河金岸”的目标已来,随着建设项目的启动,以银川为中心,北连石嘴山,南接吴忠,西通中卫的城市经济产业带初步形成。吴忠市位于宁夏中部(见图一),引黄灌区的精华地段,全市总面积2.02万平方公里,辖一市二县一区(青铜峡市、盐池县、同心县、红寺堡开发区)(见图二),总人口123万,其中回族58万人,占总人口的47.2%,是中国回族主要聚居区之一。吴忠地处黄河河套平原,引黄灌区,沟渠纵横,农田水利设施配套,农田排灌条件优越,地形开阔平坦,农业资源

3、丰富,农业生产发达,是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类似江南田园风光,素有“塞上江南”之美称。  一、以“生态文明”为目标指引人居环境建设6  自然界有它发展变化的内在秩序,人类社会进化也有着进化的过程,它的内在的秩序发生变化,称之为规律。人类社会只有在适应自然、利用自然的条件下,才能生存。即自然与人类的互动,创造和谐的人居环境,人类社会才能适应生存,取得进步,这是人居环境的生态文明观【1】。  (一)保护绿色生态是建设和谐人居环境的重要保障  人居环境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它包含了自然、人群、社会、居住、支撑在

4、内的五大系统。最能体现一个城市人居环境好坏的直接反映就是市民的幸福指数。它主要表现为人们对其居住城市的一种心理感受,即幸福感。在生态城市建设方面,笔者以银川、吴忠、石嘴山、中卫、固原五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做以比较发现,城市绿色生态水平与市民幸福感指数存在正比关系(见图一)。市民居住条件及周边环境的改善可以直接影响到幸福指数水平。由此可见,生态城市建设对于提升一个城市的人居环境水平起到关键作用。影响幸福指数的因素很多,因此根据人均园林绿地面积来表征的结果并不明显。但作为在生态城市建设方面,人均园林绿地

5、面积则是一个很重要的评价指标。从图中可以看出,石嘴山的生态环境建设在这五个市区中是最完善的。而吴忠则处在相对落后的位置,这就更应该注重吴忠市的生态环境建设。6  《吴忠市城市总体规划》对吴忠的城市性质做出定位:宁夏的经济次中心城市,市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发展能源、新材料产业、奶产业和商贸、旅游业为主的富有民族特色的塞上江南滨河生态型城市【2】。但吴忠市域山区自然灾害频繁,植被覆盖率低,造成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现象较为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资源逐渐枯竭的趋势不断加剧,生态环境敏感而脆弱。环境的恶

6、化成为吴忠打造黄河金岸、发展人居环境建设的重要障碍。因此《吴忠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城市建设目标:按照建成最适宜人类创业和居住城市的总体目标,以打造滨河生态水韵之城、建设沿黄城市带核心区为抓手,创建生态城市【3】。黄河在吴忠段水流平缓,地势平坦,凭借水资源的相对优势,吴忠市应实施了以水活城的系列工程,使城市面貌和人居环境有所改善,也使塞上江南、田园风光的美丽景致得以凸显。  (二)打造“黄河金岸”是人居环境建设的宏观手段  黄河自青藏高原出山入川,进

7、入宁夏,流经397公里。沿黄河两岸分布的银川、石嘴山、吴忠、中卫、平罗、青铜峡、灵武、贺兰、永宁、中宁10个城市以占宁夏43%的国土面积,集中了全区57%的人口、80%的城镇、90%的城镇人口,创造了宁夏90%以上的GDP和财政收入,已初具城市带雏形,具备了文化圈建设的基本条件【4】。利用沿黄地带集聚10座城市的优势,打造一个沿黄城市群,也就是“黄河金岸”也即“沿黄城市带”(见图二)。2008年宁夏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大力实施沿黄城市带(群)发展战略,推进沿黄城市带(群)一体化建设,通过推进同城化

8、带动人居环境建设的协调发展。通过一体化建设,也有效防止重复建设造成的资源浪费,降低城市发展成本,促进城市整体联动,全面提升城市带的综合竞争力【5】,从而成为沿黄城市带人居环境建设的宏观手段。  二、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带动人居环境建设  “人造环境,环境造人”,科学合理的人居环境建设,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6的原则,充分利用大自然带给我们的每一份阳光、空气、水、树木、花草、虫鸟等自然因素,有机取舍,创造一个宜于人类生存,生机盎然的生活空间。  (一)建设黄河沿岸生态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