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良英:“爱因斯坦的中国传人”

许良英:“爱因斯坦的中国传人”

ID:31165184

大小:10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许良英:“爱因斯坦的中国传人”_第1页
许良英:“爱因斯坦的中国传人”_第2页
许良英:“爱因斯坦的中国传人”_第3页
许良英:“爱因斯坦的中国传人”_第4页
资源描述:

《许良英:“爱因斯坦的中国传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许良英:“爱因斯坦的中国传人”  对于大  多数年轻人来说,许良英这个名字并不十分熟悉,但其注定和另一个无人不知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爱因斯坦。  在许良英去世当天,家人收到一张“以前不认识的人”用电子邮件发来的画像。画像里,许良英本来还算整齐的白发变得根根竖起,像极了那张流传甚广的爱因斯坦的照片。而在有些媒体的报道中,他甚至被称为“爱因斯坦的中国传人”。  1979年,《爱因斯坦文集》三卷本最终出齐。这套大部分是由许良英在浙江农村“点着煤油灯”、“每天工作十四个小时以上”才完成的书稿,成为当时世界上收录得最全的爱因斯坦文集。胡耀邦看了这本文集后说:“很多内容我没看懂,但看

2、懂的那些,对我启发很大。”在网络上关于许良英的悼念文章后面,也有很多人提起这本文集,将它列为自己的“科学启蒙读物”。  1938年,许良英通读了爱因斯坦的第一个中译本《我的世界观》,立志成为爱因斯坦那样的科学家。为此投考浙江大学物理系,1939年他如愿以偿,到广西宜山入学,成为胡刚复、王淦昌、束星北这些物理学家的弟子。然而,他的志向在大学时代发生了改变,第一学期选课单的“将来志愿”一栏,他写下“当代物理学权威”,第二学期写的是“理论物理学家”,第三学期变成“追求真理”,到最后两个学期则自豪地写上“4做一个人”!  “文革”期间,对爱因斯坦的批判此起彼伏。一篇由许良英和另一

3、位作者共同完成的文章《试论爱因斯坦的哲学思想》,被批为有严重的政治错误。虽然由于“右派”的关系,许良英并没有在这篇文章上署真名,但面对调查组,他还是说“这篇论文全部是我写的”,“文章如有问题,全部责任应该由我承担”。  《爱因斯坦文集》出版后,官方发布消息称《文集》的编译工作“是由中国著名物理学家许良英主持”。但是,许良英对这句褒奖之词并不领情,“立即去信要求更正”,申明“我既不是‘物理学家’,更不是什么‘著名’人物,我不过是一个农民,一个没有公职的人民公社的社员。”  许良英身材瘦小,但直到晚年脾气不改,一旦发怒起来,能量惊人。有朋友来拜访他,借书、聊天儿,他常口无遮拦

4、地得罪很多人:“×××还可以;×××很不错的;×××混蛋,很差劲;×××是个阴谋家。”  在大儿子许成钢看来,父亲喜欢批评人是因为他是一个“非黑即白”的人,脑子里“没有任何灰色地带”。即使那些和他本来关系好的人,或者是正在帮他的人,只要发现有一点错误,肯定立马批评,“丝毫不留情面。”  假话是被许良英所不齿的。毕业于浙江大学的许良英,最为推崇的就是解放前浙大的老校训:“求是”。“排万难,冒百死,以求真知。”他浓重的浙江口音永远能随时背出这句老校长竺可桢对校训的解释。  与许良英交往十多年的学者傅国涌认为:“4他一直葆有一颗童心,是一座不设防的城,对人是敞开的,对人、对事的

5、评判从无顾忌,完全从本心出发,也不是所有的评判都对,但他是严肃的、真诚的,他活得很真实,从年轻时代到最终岁月,从无更改。他说自己一生不说谎话,除了1949年前跟国民党特务斗之外。”  这种口无遮拦或许是许良英身上最为明显的爱因斯坦的影子。  晚年的许良英关心民主更胜于关心科学。1995年,许良英得到了学者傅国涌的一篇关于民主的未发表的文章,马上开始给这位当时“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写信,提出“一条条很细的”批评意见,其中包括了他对顾准、孙中山等人的独特看法。  “他这人有点完美主义。”直到今日,与许良英相识67年的老朋友范岱年依然记得多年前许良英曾跟他说过的一句英文,“al

6、lornone”。  这句话也几乎成了他一生的信仰。  编辑提点:一位作家曾说过,一句真话的分量,比整个世界都重。能够身体力行,像许良英先生那样明知讲真话的后果很不好也“欲罢不能”,不怕得罪人的,在国人中实属罕见。正如与许良英先生交往多年的学者傅国涌所评价的那样,“在他人看来,他傲然站立在这样的时代,需要特别巨大的道德勇气,而对他来说只是出于赤子之心。他大学时代的老师、心理学家陈立到晚年都为他的处境担忧,而他却坦然地表示,自己只是那个直指皇帝无衣的小孩而已。说真话,是他一生对自己的要求,他也身体力行做到了。他不在乎为此要付出怎样的代价。”如果要在许良英先生身上寻找最宝贵的

7、元素,就是做一个大写的人,一个正直的人,一个无愧于时代、无愧于这块土地的人。(田野)  话题拓展:敢于说真话;赤子之心;大师风范;傲骨与风骨;“求是”4精神;做一个大写的人……  (资料来源:《南方周末》、《中国青年报》等)  编辑/关晓星高明燕田野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