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有效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

运用有效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

ID:31167660

大小:10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7

运用有效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_第1页
运用有效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_第2页
运用有效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_第3页
运用有效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_第4页
运用有效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_第5页
资源描述:

《运用有效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运用有效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  摘要:在手工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就是让学生利用各种材料特点,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创作出艺术作品,并用美术表达自己的感受。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们要不断学习新观念、新思路,运用新策略,为学生学好美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活动课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3)18-0043-03  美术学科中的手工课程是专门研究手工制作特点、造型规律、表现素材和手工教育的一门学科,是小学

2、重要的实践课程。小学生的天性爱动、好玩,在他们的眼中,手工课是一种无拘无束的“游戏课”。因此,要充分利用这个心理优势,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大胆地去动手操作,让他们积极、主动地表达美的感受,从而培养他们的美术兴趣,为其美术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方法一:巧布情景,激发兴趣  新课标指出:在低年级阶段,强调感受、体验和游戏性,使看、画、做、玩融为一体,模糊学科的门类界线。因此,在手工课新课导入、作品展示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情景表演,创设相适应的情境,刺激学生的感官,使他们从中获得真切的审美体验、审美感受,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审美表

3、达能力的目的。6  在第一册《自己的帽子》导入新课这一环节,笔者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与面部表情,事先设计了多个造型各异的帽子,让学生戴上“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帽子进行情景表演。因为学生对“白雪公主”的故事都比较熟悉,所以他们在语言表达、表情表达、肢体动作表达等方面都效仿得比较逼真。经过多次精心排练后,学生在台上表演得活泼生动、惟妙惟肖,博得了满堂喝彩。表演结束后,笔者故意让几个学生互换帽子,再让他们继续原来的动作与台词,使其他同学关注更换了帽子后的表演效果,并要求他们谈谈感想。这些精心设计的造型各异的帽子立即成为了学生的关注

4、点,为他们创作提供了材料,选择合理、作品设计独特的范本,也为下一步的创作灵感提供了铺垫。这种情景表演,是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到未知领域的开拓,符合其认知规律和思维方式。这种情景表演可以更加直观地让学生感受美,并且可以让他们在与现实实物的对比中,进行审美表达,从而提升审美表达能力。  方法二:巧设问题,活跃思维  现代学习心理学认为,一切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往往要准备一系列具体的问题,然后运用发问的技巧,提出有激发性的问题,鼓励孩子去发现、分析、探究,从而获得新知识与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在手工课中,教师更要适时运用问题策略,实施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设计,营造学生解决问题的情景,以研究性学习形式来支持他们进行审美表达。6  在第一册《威武的狮子》的教学中,笔者首先通过课件展示了狮子的图片资料,然后提出三个问题:狮子的威武、灵敏、雄伟表现在哪些地方?狮子的体貌特征有哪些?在画面中,他们都运用了什么材料来表现自己独一无二、威风凛凛的狮子?  带着这三个问题,让学生认真观看课件,自主探索、寻求其中的答案。特别是第三个问题,学生有自己的想法。为此,笔者让他们畅所欲言,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通过对三个问题的讨论,让学生感

6、知到:要表现狮子的“威风”,就要抓住狮子头大、发长、眼凶、嘴大等特征。  紧接着,又要求学生根据这些特征,学习制作一只狮子,笔者则在边上进行巡回指导。等到大家用竹根、树根、玉米须、橡皮泥、毛线、泥巴等制作出一只只狮子展示时,笔者分析评述,重点说明谁制作的狮子有“威风”、有特点。然后与课件的狮子进行再次对比,看看哪个地方有待修改与提高,从而表达出不同的审美感受。这样,就让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同时,也提升了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创作精神,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审美能力。  方法三:巧用废品,变废为宝6  在提倡节能减排、追求低

7、碳生活的今天,身边的废旧材料无疑为我们的手工课提供了巨大的宝贵资源。在上第一册《我做的笔筒》时,笔者事先布置学生搜集身边你认为美的、可利用的质地不限的废旧材料。结果,学生搜集到的材料五花八门,有纸质材料(彩纸、旧板纸、挂历纸、包装纸、纸袋);有木质材料(树枝、篮子、松果);有布质材料(旧花面、丝带);有瓷质材料(碗、电瓷);有塑料制品(可口瓶、包装盒),整个教室简直成了一个临时的废品收购站。面对这些琳琅满目的材料,笔者及时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观察废旧材料的形状、颜色、纹理和材质,巧妙地引导他们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创造力,并提供一个

8、开放的空间,让学生自由选择相适应的材料,制作有创意的笔筒。  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学生对材料的选择更有自主性,对材料的利用也更加大胆,突破了教材中笔筒惯用的材料模式,创作出稻杆笔筒、树枝笔筒、篮子笔筒、丝带笔筒,等等,其形状万端、千姿百态,学生从中不仅懂得了如何变废为宝、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