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唤无声 引导无痕

召唤无声 引导无痕

ID:31168509

大小:108.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07

召唤无声 引导无痕_第1页
召唤无声 引导无痕_第2页
召唤无声 引导无痕_第3页
召唤无声 引导无痕_第4页
召唤无声 引导无痕_第5页
资源描述:

《召唤无声 引导无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召唤无声引导无痕  [摘要]空白点是思维的留白处,亦是一种召唤与等待,它是诱发、激起学生学习动机的最好途径。教师可以通过循重难点、抓文章脉络、扣重难点、悟用词精准,记重难点、言理意共生,着力重难点、寻弦外之音等方式在学生与文本间架起一道桥梁。  [关键词]语文;阅读;思维空白;填空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3)30-0037-03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

2、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阅读教学实践中,针对不同的文本特点、教学目标、学段要求等,笔者尝试通过出示问题,来引发学生阅读、思考、联想、表达。在问题的呈现方式上,选择了以留白的形式出现。空白点,是思维的留白处,亦是一种召唤与等待,它是诱发、激起学生学习动机的最好途径。找准这个点,犹如在课堂抛出一块有巨大磁场的磁铁,不仅在学生与文本间架起一道桥梁,更会有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一、循重难点,抓文章脉络――对比填空7  《天

3、鹅的故事》是苏教版第八册的第16课,课文讲述了一群天鹅齐心协力与恶劣环境抗争的故事。课文第3、6、7自然段中出现了天鹅的三次啼叫,这啼叫声向我们展现了三幅不同的画面。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这条主线,同中求异,对比填空。  师:听,“克噜――克哩!”天鹅们在湖上啼叫着,课文多处描写了天鹅的啼叫,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想想他们为什么啼叫。  出示句子:  (1)一群天鹅落在湖面上,从远处传来一阵清脆的啼叫声:“克噜――克哩!”  (2)湖面上不时传来阵阵“克噜――克哩――克哩”的叫声,

4、就像那激动人心的劳动号子:“兄弟们哪,加油!齐心干哪,加油!”  (3)所有的天鹅都同时结束了工作,它们昂着头,挺着胸,在水里游动着,捕食着鱼虾,不时发出胜利的欢呼声:“克噜――克哩――克哩!”  三次啼叫,从字面上看,没有多少不同,但却有不同的读法,由声及意,准确把握理解好这三句话的内涵,对于学生把握文章脉络,感悟天鹅的精神,大有益处。教学中,我进行了这样的对比处理:  (1)在指导学生用清脆的语气朗读第一次啼叫后,师:如此恶劣的天气,意味着天鹅将失去食物,面临生存危机。他们会说什么呢?它们好

5、像在讨论。  (2)在指导学生用坚定的语气朗读第二次啼叫后,师:它们真是了不起,干得那样齐心,那样欢快!如果我就是当中的一只天鹅,我会高喊:  。7  (3)在指导学生用欢快的语气朗读第三次啼叫后,师:当天鹅欢快地在水面上捕食时,我们也由衷地为他们感到高兴,那一声声啼叫似乎在向我们诉说着什么。它们好像在高呼:  。  设计意图:  本文教学中设计了这三次口头填空环节,旨在引导学生揣摩、理解、感悟文本内涵。将自己想象成一只天鹅,这是学生们都十分愿意的。在对比填空活动中,学生进入情境,唤起体验,大胆

6、表达。在朗读、讨论、交流碰撞中,感受天鹅美好精神和行为所带来的冲击力。这样的设计既充满情趣,又凸显了课文的主旨。  二、扣重难点,悟用词精准――辨别填空  《人类的“老师”》是苏教版第八册的第7课,这是一篇有关仿生学的说明文,重点介绍了人类在飞机、轮船、建筑设计等方面向生物学习的例子。教学中,除了引领学生了解有关事例外,另外关注说明文的表达特点,体会其准确精炼的语言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在自主研读,交流感悟之后,进行了如下的设计:  师:大自然的生物多么奇妙啊!经过对它们的研究,人类获得了不少启发

7、。出示:人们从  中得到启示,。  在学生充分交流后出示:科学家从鱼儿在水中自由升降的现象中得到启示,了潜水艇;飞机设计师注意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的飞行特点,  许多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新式飞机;工程师模仿鲸的形体,船体的设计,大大提高了轮船航行的速度;建筑师根据这种“薄壳结构”特点,7既轻便又省料的建筑物;人们模仿袋鼠造出了会跳跃的越野汽车,模仿某些贝类  外壳坚硬的坦克。  出示一组词语:设计出制成了发明了改进了造出了  学生选词填空之后,出示问题:  这些词语能随便调换吗为什么?  设计意

8、图:  运用填空来复述本课的重要内容,既提炼巩固了本课要点,更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了本课语言的准确精炼、富于变化,同时潜移默化地让学生领会说明文语言的简洁与精准。既关注了文本、学情,又实现了语言与表达方式、表达方法的和谐统一,可谓言意共生。  三、记重难点,言理意共生――渐减填空  《滴水穿石的启示》是苏教版第九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是一篇说明事理的议论文。三个故事说明的道理是:“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的美好理想。”为了将这个道理内化为学生的知识,在教学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