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之我见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之我见

ID:31168557

大小:116.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1-07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之我见_第1页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之我见_第2页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之我见_第3页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之我见_第4页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之我见_第5页
资源描述: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之我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之我见  摘要:在语文课的朗读教学中,应明确目标,把握语势文气;创设情境,注重语感韵味。为此,应深入探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生理、心理特性,认清其教学功用与价值,让新课程标准对朗读教学的要求能落实到实处。  关键词:语文教学;朗读;意义组合;立体感受;体验;情境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13)11-0030-04  一、充分认识朗读的重要性  语言是词汇、语法、语音的结合体。严格地说,书面上写的语言是不完整的语言,因为欠缺了语言的一个重要因素――语音。语音所包含的语气、语调、语势、语感,抑扬顿挫、轻

2、重缓急等在书面语言中都受到限制。而朗读作为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再创作,不仅可以把语言完整地、艺术地表达出来,而且还能运用语气、语调等表达出那些“不可言传”“意在言外”的东西。在语文教学中,通过语言的感知,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感受、体验优秀作品的语言魅力的手段有很多。其中,最基本的就是朗读。  《语文课程标准》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2作为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朗读是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是一种语言表达艺术。语文是以文字表情达意的,其文字美、情感美、意境美需要用心去领会、感悟。而朗读则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对话,是学生与文本、与作者、与生活的心灵对话。因此,朗读既是语文教学

3、的一个目标,又是全面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一种有效手段;既是一种语言能力,又是学习语言的一种基本方法。朗读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而且也影响着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有效的朗读教学,引领学生领会文本的内涵,感受文章的韵味,体会文中的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增强对语言艺术的欣赏能力。因此,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朗读教学。  二、弄清“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的内涵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有感情地朗读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 

4、 我认为有必要深入探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生理、心理特性,认清其在语文教学中的多种功用与真正价值。  (一)正确辨认文字、符号,能认读  要认识课文中每一个字、每一个符号,并能辨别字形,明白符号的意义,这是朗读课文必须通过的第一道关口。朗读者需要具有相当的识字量并能熟练地借助拼音和语言环境主动识字,快速扫除生字障碍,同时养成集中注意力、专心致志的优良品质,使辨认文字符号达到快速化、自动化,才有进行正确朗读的可能。反过来说,正确认读本身就具有积极巩固识字、借助拼音和语境主动识字以及培养良好的有意注意品质等多种功用。  (二)快速进行意义组合,会断句12  要了解每个字的意思,并在

5、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将线性排列的单个文字,按照词、词组、意群等语义单元进行意义组合,直至将文字符号组合成语句。这是朗读过程中不易被觉察但却很重要的心智活动。它既是对文字符号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也是具有真正意义的“连字成词、连词成句”的实际操作。只有通过这样的操作,口中读出的才不是孤立散乱的音节,而是具有自然声色和信息意义的完整话语。必须加强训练,不断拓宽视域,增加每次眼光看到的字数,增强联系上下文了解字义的能力,逐步提高整合的速度,快捷顺利地进行意义组合,才能防止读破词、读破句,克服指读或一字一顿、一词一顿的唱读现象。正因如此,我们说能够正确认读本身,即在进行扎扎实实的字、词、句的基本训练。 

6、 朗读训练,特别要在读得正确、连贯上下工夫。要求学生不但能读准生字新词,还要能快速辨认标点符号,合理进行词语组合,读出句读,形成语流,把文字符号“复制”转换为现实言语。要使大部分学生能正确连贯地读书,基本做到不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破词破句、不重复(回读)、不卡壳(无故阻断)。其次,要注意语义疏通,快速捕捉课文内容梗概。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分配注意的能力,读书时能合理调动多种感官参与。目视、口诵、耳闻、心思,一边读一边快速检索贮存在记忆中的“心理词典”,联系课文上下文(必要时还可以查字典)理解词语,并对课文进行语义的疏通与整合,敏锐地察觉课文的主要话题,发现比较明显的主题词、主题句和主题段,

7、从而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正确发音,正确朗读  通过学生自己的口,运用准确的语音、停顿和语调把课文的文字符号转换成有声言语,从而完成书面符号的“言语化”12。这是生理、心理共同参与生成语言的过程。如果真能读得正确、流利,达到“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就说明课文作者的语言已经顺利地进入学生的口语,学生已能合格地充当作者的代言人为作者代言。与此同时,学生的口语也在不知不觉中通过“顺应”,接受作者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