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科学课堂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对初中科学课堂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ID:31172616

大小:10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7

对初中科学课堂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_第1页
对初中科学课堂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_第2页
对初中科学课堂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_第3页
对初中科学课堂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_第4页
对初中科学课堂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初中科学课堂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对初中科学课堂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科学》新课程标准以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总目标,强调在科学新课程教学中应改变过去那种重视传授已有科学结论和事实的单一教学模式,倡导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本文就一节科学探究课的探究过程引出了一些问题的思考:探究的六个环节是否要面面俱到?教师如何在探究教学中把握指导程度?探究中如何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探究活动场所是否只局限于课堂?通过反思对这些问题有了一些认识。  关键词:探究;教学;问题;反思  所谓探究式科学课堂教学,就是在初中科学教学中

2、,以学生探究学习为主的教学。具体说,是指教学过程在教师启发诱导下,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教师则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情境,建立探究氛围,促进探究开展,把握探究深度。下面以义乌市一节公开课为例谈谈探究教学中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  一、探究CO2制取的教学片断  学生两人一组,桌上摆放大试管、单孔塞、导管、集气瓶、石灰石、稀盐酸、稀硫酸、澄清石灰水、火柴、木炭、酒精灯等。  师:我们已学习了氧气的制取和CO2的性质,今天来探究如何制取CO2。探究前请仔细阅读课文相关内容和以下

3、补充材料:①稀硫酸与石灰石反应后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覆盖在石灰石表面会阻碍反应继续进行;②5制取气体应考虑反应控制、反应速率、气体纯度、操作方便等方面。  师:科学探究有六个环节:①提出问题;②猜想和假设;③设计实验;④实验和收集证据;⑤分析与评估;⑥交流和合作。请按照这六个环节来探究。  学生进入探究活动后,教师除了安全提示外成为旁观者一言不发……临近下课,但还有一半学生还在探究,为完成教学进度,教师只得强行将学生的探究停下来,在完成与未完成的小组中各选几组上台交流。有些小组顺利完成了六个探究环节。但已完成的

4、小组中实验方案也有不正确的:他们想另辟蹊径收集人呼出来的CO2,或用木炭燃烧来制取CO2。未完成的小组有的因气密性不好收集不到CO2而怀疑实验原理是否正确,有的因检验时通气时间太长使石灰水变浑浊后又变澄清,故不能确定所收集的气体是CO2……但还未等评估、交流完,下课铃响了,只得草草下课。  二、对本节探究课教学的思考  课后听课者一致认为:本节课体现了探究教学特有的学生的主体性。问题的科学性、探究的开放性、学生参与的全面性。但只有一半小组完成探究,“探”而来不及“究”,探究教学的实效性显得不够。究其原因,笔者认

5、为授课者在以下几方面的实践值得思考。  1.科学探究的六个环节是否要在一节课内面面俱到  科学探究的六个环节并不是固定的模式。笔者认为本节课应重点探究③④⑤三个环节。  2.教师如何在探究教学中把握指导程度5  在具体的探究教学实践中,教师最大的困惑是把握不住指导程度,同时由于对“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认识上的偏差,认为教师一旦指导学生,学生就失去了主体性,不敢指导学生,从而放手让学生自由探究。表面上课堂气氛热烈,但学生会因某一环节不能完成而影响整个探究的成功。本节课就出现了这种情况。  在探究教学中,教师是

6、参与者、组织者、指导者、调控者,教师指导应高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但教师的指导也应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只有把握好教师指导的适宜度,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才能将接受式学习与探究式学习的优势互补。  3.探究中如何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  探究教学中学生知识和能力相统一的关键在于学生知识的个人建构转化为社会性建构。学生在探究中建构的知识是个人化的,有的停留于前概念水平,甚至是错误的。因此教师要留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把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辩论,通过学生独立的、分组的活动和师生、生生之间的思维碰撞使学生获得知

7、识。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交流与讨论就是知识的社会性建构过程,在探究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是进行知识社会性建构的有效途径。  4.探究活动场所不应只局限于课堂5  课堂的空间和时间的局限性决定了课堂上教学内容是单一、有限的,而学生在课堂上形成的科学探究技能只有在实践中锻炼才能得到强化和巩固,才会内化成终身受用的能力,所以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仅凭课堂45分钟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将课堂内、外的探究有机结合起来才能高效地完成问题的探究。学生课外的探究可弥补课堂科学探究空间、时间和教学资源的不足。  三、反思  1.探究式课堂

8、教学应提倡探究性提问  问题是探究之源,创新之本。问题也是探究教学的核心,探究性的提问是课堂教学的精髓,其目的就在于引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探究式教学符合初中生的认知规律  因为问题的探究和解决、知识的获得和掌握都是建立在学生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经过思维的碰撞探索得到的。新课程强调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但探究教学并不排斥接受式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