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奇帆:重庆“没有模式”

黄奇帆:重庆“没有模式”

ID:31175226

大小:110.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1-07

黄奇帆:重庆“没有模式”_第1页
黄奇帆:重庆“没有模式”_第2页
黄奇帆:重庆“没有模式”_第3页
黄奇帆:重庆“没有模式”_第4页
黄奇帆:重庆“没有模式”_第5页
资源描述:

《黄奇帆:重庆“没有模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黄奇帆:重庆“没有模式”  编者按:  2007年,重庆获批成为我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此后连续5年保持15%的经济增速。5年间,重庆在“地票”、城乡土地资源流转、农民工户籍制度改革、“双轨制”住房及公租房规划等方面都进行了实践探索。改革之刀都直接指向制度改革和民生热点的最深处。重庆市黄奇帆市长希望做一个智慧型改革的推动者、资源优化配置型改革的探索者、转变发展方式的实践者。  智慧型改革不断深入和探索  记者:重庆经济连续5年高速增长,得益于哪些优势?是否能总结供全国学习的“重庆模式”?  黄奇帆:没有模式,只有智慧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探索。重庆有很多机遇,比如西

2、部大开发政策,15%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长期执行。胡锦涛同志提出的重庆新阶段发展的“314”总体部署,明确了重庆的定位——成为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重庆也是全国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让重庆享受到了财税改革、农民工户籍制度改革、双轨制住房改革、地票交易等制度改革的红利;同时,重庆也有两江新区开发开放和两个保税区的机遇,以及三峡库区、少数民族地区等一系列优惠政策。8  除了制度政策优势,重庆开放的动力也在加强。进出口总额5年翻了三番,达到532亿美元。利用外资5年增长10倍,达到106亿美元,规模全国前八。在整合国内外资源

3、上,在基础设施、工业项目、房地产和服务业方面,重庆也在加大内外资的引进力度,还与央企达成合作,形成内需和资源优势。  “地票”交易制度  记者:重庆的“地票”是如何实现城乡之间的资源流转的?  黄奇帆:2008年底,我们打算进行一种大胆的尝试,创设一种将农村用地指标转移到城市使用的交易品,也就是“地票”,主要指包括农村宅基地及其附属设施用地、乡镇企业用地、农村公共设施和农村公益事业用地等闲置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经过复垦并经土地管理部门严格验收后,产生的建设用地指标。  “地票”交易制度是“先造地后用地”,农村闲置土地资源依法有序退出,先把农村建设用地转化成耕地之后,才在

4、城市新增建设用地,对耕地的保护力度更大、保护效果更好。同时,“地票”交易制度创新可以有效解决当前城镇化和工业化加速期,城市建设用地紧张的矛盾,而城乡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耕地总量不减少。  过去近4年,“地票”为城市建设换得11.1万亩建设用地指标,且为“三农”建设筹集到了200多亿元建设资金。  记者:土地资源流转的过程中,如何保证守住耕地红线?如何保证农民的权益得到保障?  黄奇帆:“地票”8的范围是有限度的,是农村闲置的建设性土地,在乡镇政府的领导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带动下,农民自愿的前提下,把它复垦为耕地。如果复垦出1000亩耕地,产生1000亩“地票”,到土地交

5、易所去挂牌交易,按照20万每亩的价格,就是2亿,房产商出了这2亿,按土地利用规划,就可以到城郊接合部取得1000亩用地的优先权。先复耕,再征地,这是我们这个机制的刚性操作的底线。城乡土地这样增减相挂钩,我现在就有把握说,10年以后,重庆3400万亩耕地保证一亩不少。  我们的“地票”交易制度是利用级差地租原理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思路,并设立农村土地交易所,地票交易价款扣除成本后,85%直补农民,15%归集体。目前,重庆已经累计交易“地票”11万亩、反哺“三农”222亿元。  记者:有人反对“地票”制度,认为很容易造成农民利益受损,并使集体土地转变为国有土地,制度漏洞

6、仍无法避免。  黄奇帆:没人反对我们,我觉得很顺利。我的印象是2008年想到了“地票”制度,然后我跟当时重庆市国土局的人做了布置。有一天,中央几个部委的人来做调查研究,我当时不在重庆,我们国土局的人跟他们报告了,当时没同意。我说,肯定是报告没讲清楚,这么简单合理的好事情怎么会不同意啊?我就直接去汇报,跑到国土资源部,在那边讲了一个小时,部长、副部长都明确表示支持。  不久,总理到重庆视察工作,他很关心“三农”,我向他报告这件事。当时是在去重庆江津的路上,要一个多小时车程,仅用了半个小时就汇报清楚了,他很支持我们搞这样的试验。从设想的提出,到6月份中央下达文件,同意我们搞

7、“地票”,一共才两个月。  记者:如何如您所说,“有节奏”使用土地储备?8  黄奇帆:土地储备重要意义在于由政府控制土地一级市场,并将收益用于公共项目。重庆开始高速增长时,我们就进行了足量储备,大约有40多万亩。要么不储备,要储备就要有规划并一步到位。储备的土地不能搞竭泽而渔,不能一届政府几年时间就把城市今后20年可用的土地都占用了,要细水长流。我认为,每年只准用储备量的5%,够用20年。我们说到做到,2002至2012年,10年我们实际卖掉的、用掉的地是19.9万亩,正好每年用了5%。同时,储备地50%用于公共项目,如大学城、公租房等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